提到papi酱,想到的是一个具有女权精神、伶牙俐齿、思维活跃且接地气的城市女青年形象。但这个“人设”是出现在变音和后期剪辑的短视频里的,走出短视频的papi酱又是什么样呢? 去年的7月11日,Papi酱首次尝试直播,在美拍、一直播、花椒、斗鱼等八个平台同步直播,近两个小时的直播获得2000万人次的观看。 虽然数据漂亮,但网友反馈却参差不齐,首先,Papi实际直播中的声音低沉(略man),和短视频中经过变音处理尖而细的嗓音反差不小,造成许多人的不适;其次,相比短视频里的神采奕奕、收放自如,直播中Papi酱显得文静不少,并多次表示有点紧张,与想象中伶牙俐齿的形象有很大差别,让很多人大呼“粉转路”。离开短视频的papi酱似乎不再是“papi酱”,这也展示出她“人设”的局限性。 3、用户的审美疲惫 作为一个内容IP,高晓松可以玩出三款不同的产品大受欢迎,罗胖也可以游走于文字、语音、视频不同形式,吴晓波可以做财经评论、出视频挑逗中产阶级脆弱的神级,然而Papi最终还止步于千篇一律的短视频,套路看千遍,用户很容陷入审美疲劳。 作为最早一批进入UGC短视频赛道的选手,Papi酱提前享受到一波红利:快速占领市场空白,建立自己行业内的话语权,与之相伴的还有大众的追随,媒体的关注和资本的青睐。然而,曾经被誉为风口的行业,最终活下来的往往不是入场最早的。因为提前入场者更大的意义在于扮演一个市场样本的角色。人们会去观察他如何求生、如何发展、如何应对危机,从而得到来之不易的实践案例和反馈数据。 当更多选手入场,开始走上“细分化”路线时,Papi酱也难免“前浪死于沙滩上”的命运:快语速不是她的专利,前有《万合天宜》的万万没想到和老湿,后有讲悬疑的怪异君;汇总段子也可能算不上什么专长,前有《屌丝男士》压阵,后有《吐槽大会》压轴;至于情绪的输出?能让人们“热情盈眶”的力量依旧掌握在割弃她的罗胖手上,能秒杀中产的还是吴晓波,能让职场女性释放心中负能量的还是咪蒙。 网红到明星有多远? “生命期有限”成为网红群体共同的担忧,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和papi酱一样走上了网红2.0路线——明星化。 豆瓣女神南笙、张辛苑纷纷踏入娱乐圈和时尚圈,忙着拍电视、上综艺;孔连顺和白客成了国民女神和男神;搞笑美妆视频博主艾克里里开始代言广告并频繁参加时尚活动……然而,走出互联网编织的神坛,南笙从女神成了“照骗”,鲜少发布搞笑视频的艾克里里仍是大家心中的“非主流美妆视频博主”。似乎再也没有人能够复制从微博、b站走向大荧幕,从腐向cp成为全民男孩的TFboys的奇迹。 从“网红”到“明星”的转型为何如此艰难?究其根本,是网红和明星商业模式间存在的巨大差别。 1、长期培养VS偶然崛起 明星从被发掘到进入市场,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培训。以相继推出HOT、东方神起、SJ等国际偶像团体的韩国SM 公司为例,他们通过星探发现、选秀等形式,挑选10-16岁的青少年进行歌唱、跳舞、演艺、主持等基本功培训,甚至对培训生的日常言行、妆容、饮食、体重等作出要求。期间通过考核淘汰制进行优选,最终成功出道的新人都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网红的崛起则具有偶然性,他们利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属性,借助热点事件,依靠个人才华、观点或鲜明的个性标签迅速走红,在短期内就吸引受众和媒体的关注。由于缺乏积累,网红很难保障长期、稳定的输出,更加难以根据受众需求,对输出内容做出调整。 不过随着网红经济的发展,成为网红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从04年横空出世的芙蓉姐姐等草根型网红,到以模特、主播为代表的电商型网红,再到如今papi酱、王思聪、薛之谦等精英类网红,总体表现为个人综合素质及专业素质显著提高。我们再看看微信上认知度较高罗辑思维、同道大叔、咪蒙等自媒体,他们通过多年积累才在自媒体的风口上爆发,具备较稳定的输出能力。 2、公司化运作VS粗放式运作 明星背后有一个完整的团队,从人设包装、艺人作品、广告宣发到粉丝后援为其保驾护航,开奖,以最小单元的明星工作室为例,j2直播,其基本组成包括经纪人(艺人、执行)、商务、公关、律师、新媒体等。至于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涉足艺人业务的大型集团,则已形成从明星、制作团队、艺人作品到宣传营销的全产业链。明星产业环环相扣,有利于捆绑销售,资源统一调度,扩大业务范围,稳定并聚合艺人资源及运营资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