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这些生物标记物被分子接收器吸附,纳米粒子和纳米管就会膨胀或收缩,从而改变电荷通过它们所需的时间,这种传导性的增强或减弱会被「翻译」成检测到疾病。
Haick 说:「我们把所有的信号都发送给电脑,电脑再把气味转换成识别标志,这个识别标志就代表着我们预先设定的疾病。」 他还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在诊断疾病上越来越灵敏。Haick 的机器不是检测和疾病相关的特定分子,而是通过「闻」气味整体的特征来判断疾病。 这个过程类似于人闻一只橙子。大脑不会弄清是哪些化学物质组成了橙子的香味,而是总体闻一下,就能分辨出这是一只橙子。
去年 12 月,Haick 和他的同事在 ACS Nano ()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展示了他们利用人工智能制造的纳米阵列能区分出 17 种疾病,准确率高达 86%。 不过他们的试验存在缺陷,虽然一共有 1404 名受试者,但平均到每一种疾病的样本数量却很少。而且,他们的嗅病机器在区分某几种疾病时表现更好。 美国:闻血浆「气味」的传感器 一组来自莫奈尔化学感官中心 (Monell Chemical Senses Center) 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今年 2 月得到了 Kleburg 基金会高达 81.5 万美元的资助, 这笔资金将用于进一步研究利用血浆样本检测卵巢癌的气味传感器。 研究人员之所以选择血浆,是因为血浆不像呼吸气体和体液那样,容易受到其他复杂因素的影响,例如饮食习惯、环境化学物(包括清洁物和污染物)。 不过他们的传感器没有用到分子接受器,atv,而是利用了单链 DNA 的片段来吸附气味里的粒子。 「我们正在尝试让这台传感器按照哺乳动物的嗅觉系统运作,其中 DNA 是传感器的亮点,」Charlie Johnson 说道。作为宾夕法尼亚大学 Nano/Bio Interface Center 的主任,他领导着该传感器的研发工作,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团队,奥地利、瑞士和日本也有研究人员在研发能诊断疾病的气味传感器。 Cristina Davis 说:「可以看到,目前不管是在商业活动还是学科建设上,嗅病机器都很活跃,我觉得这些迹象表明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近了。」她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位生物科学工程师兼教授,同时也在研发能诊病的气味传感器。她还补充说,估计只需要 3-5 年的时间,这些设备就能应用到临床了。 研究人员之间的竞争可能会很激烈,但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挽救更多的生命。Charlie Johnson 说:「各国的研究团队都付出了很多努力,现在就等着看谁会第一个攻克这个难关了。」 本文由极客公园原创 转载联系 [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