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底,天天果园入股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简称“城超”),接管城超旗下13家超市的生鲜消费区。作为社区生鲜消费中心和线下体验店,消费者可在城超精品水果区购买到与天天果园app上一样的水果,并且天天果园保证实现周围5公里范围内的闪电送,最快可在29分钟内送达。 天天果园的竞争对手也早开始和传统商超合作。易果生鲜在去年年底花费8.5亿元人民币接手联华超市,成为联华超市二股东,后者在全国拥有3500个以上线下零售网点(包括大卖场、标超和便利店品牌联华快客)。本来生活在今年1月和保利商业旗下的比邻超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生鲜供应、商品开发、渠道整合、物流服务、品牌共建等方面深度合作。 在线下探索上初见成效的是多点,它率先在2015年和物美联合运营线上线下,经过两年市场耕耘后,2017年1月已在北京已经实现了正毛利,2016全年GMV达到23.8亿元。但是多点的成功只是个案,生鲜电商的寒冬仍没过去。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总共有4000多家生鲜电商,其中实现盈利的只占到1%,其余的99%中大部分亏损,小部分勉强盈亏平衡。2016年,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仍旧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88%亏损,且剩下的7%是巨额亏损。 尽管生鲜电商难做,但3%的行业渗透率、万亿的市场规模、高频消费、刚性需求,仍吸引了大量公司前赴后继。而这次联合传统商超是否能给生鲜电商加码,杀出重围呢? 生鲜电商的难以盈利之痛 中国的生鲜市场“钱”途诱人。 尼尔森的报告指出,中国生鲜电子商务市场将在未来三年内呈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有望超过1500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0%。波士顿咨询公司联合阿里研究院推出的《中国生鲜消费趋势报告》中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生鲜电商市场从40亿元人民币猛增至950亿元人民币;目前,城镇线上生鲜消费渗透率仅为7%,预计这个比例在2020年将达到15%-25%。 和可观前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哀嚎遍野的生鲜电商死亡名单。据不完全数据统计,2016-2017年有14家生鲜电商企业倒闭,如鲜品会、菜管家、美味七七等。生鲜电商发展迅速,但是依然处于难以盈利的阵痛期。 一位负责生鲜行业供应链的专业人士告诉36kr,国外的冷链运输损耗五年前就已控制在10%以内,目前国外生鲜行业的损耗率比国外低20-30%。上海一家生鲜电商壹桌网曾不计成本使用跨温层技术,保证货品不会冷凝滴水。由于这项技术价格高昂,当时易果生鲜和天天果园等并没有跟进,2016年,这家生鲜电商宣告破产倒闭。“冷链成本太贵了,光做冷链就有可能让生鲜电商亏损,更何况还有仓储、市场营销等费用。”生鲜电商即使不自建冷链物流,物流成本和损耗成本也不是小数目,如果自建冷链物流,更需要前期的巨额投资。 生鲜电商要盈利,不能拘泥于获客成本和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的线上,转向线下势在必行。优食管家CEO李文宪在采访中表示,全渠道模式下的线下店销售额高于传统门店,交付成本又低于纯粹的生鲜电商,所以全渠道模式下的生鲜电商更能快速实现盈利。 建立线下场景,目前来看有两种选择,一是自建线下门店,二是与成熟体系的超市合作。天天果园在2016年在上海、北京大规模开设自营实体店,但是不到一年关闭了北京全部门店和上海大部分门店。虽然天天果园相关负责人称其是业务升级,“将‘天天到家’升级为‘闪电送’”,服务于CBD等人员密集的核心区域”,但是不争的事实是生鲜行业本来运输损耗和商品成本高,毛利低,开奖,线下自营还需要承担物流成本和门店成本,资本反而变得更重。 目前的传统零售企业,本身已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深入社区腹地,能最快速到达老百姓的家。而且线下场景运营完全不同于线上,需要丰富的线下经验积累,与其自己铺设线下网络,借力传统零售企业或许是生鲜电商发力线下业务的最优解。 易果生鲜向36kr解释:“易果起家于电商,自营门店没有优势,易果强于供应链和冷链系统。与这些线下门店合作,无疑是更为高效与经济的选择。”多点、天天果园、本来生活、易果生鲜先后联合传统商超说明这种方式逐渐成为生鲜电商拓展全渠道的主流选择。 生鲜电商和传统商超抱团取暖,从对抗走向合作,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供应链和物流依旧是核心 生鲜电商的源头是供应链,传统商超经过多年积累,除了自采,在全国也有稳定的“菜园子”,二者联合能共享供应链和物流体系。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