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ssberg 甚至在网站主页发表了公开信,表述自己只做独立测评,不参与科技产品设计和咨询的立场,也在采访中一再坚称自己没有参与任何公司的咨询。但是依旧不断有科技公司在接受采访时,宣称新产品得到了 Mossberg 亲自指点,还称赞 Mossberg「在产品设计上扮演了内参角色」。Google CEO Larry Page 也曾在新产品上线时,亲自前往华盛顿拜访 Mossberg。 26 年间,科技在进步,Mossberg 也在不断刷新自己的认知。2013 年,Mossberg 在接受 Marshable 的专访时,承认自己想撤回很多专栏文章。「我犯了任何评论家都会犯的错误,比如说某个产品是』最好的』,』最伟大的』,或』强烈推荐』,然后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却没有成功。我有时甚至会重新评论一些产品。但没办法,报纸的墨迹已干,删不掉了。」 步履不停,七十岁后再创业 Mossberg 凭借多年科技评论积累的行业信誉和威望,每年都会在《华尔街日报》的 D Conference 上发扬光大。这是 Mossberg 与同事、科技评论人 Kara Swisher 联合举办的科技年度大会。这一大会一次能容纳 500 人,票价高达 3000 美元。 2003 年,第一届 D confrence 就请到了乔布斯、比尔盖茨等人发表演讲。第五届 D conference 上,Mossberg 甚至邀请两人坐在一起接受了采访。这也是唯一一次乔布斯与比尔盖茨同台受访。所以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存在「《华尔街日报》要谁出现,谁就必须出现」的说法。
但这种说法也并不完全准确。D Conference 的号召力还在于,对话 Mossberg,相当于对话科技圈活化石。「他与我们中的许多人有着共同的经历,你们真的可以跟他谈谈过去十年发生了什么事情,」Yahoo 创始人,杨致远谈到 D Conference 和 Mossberg 时说:「你会感到你正在和他说同一种语言。」 就在乔布斯与盖茨同台前后,媒体格局开始渐渐发生变化。新的科技互联网媒体势如破竹,传统媒体四面受敌。新兴硬件测评网站 Engadget 创始人 Jason Calacanis 甚至将 Mossberg 称为「老爷爷」,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大多已经不再追随 Mossberg 的科技专栏。 2010 年后,一系列科技媒体群雄逐鹿。科技网站 TechCrunch 经营了一系列名为 Disrupt 的会议;《华尔街日报》记者 Jessica E. Lessin 启动了付费阅读网站 The Information;人气技术专栏作家 David Pogue 于 2013 年 10 月离开《纽约时报》,加入 Yahoo——他被视为 Mossberg 最大的竞争对手…… 而让人意外地是,年至古稀的 Mossberg 也加入了媒体创业大军。2014 年,Mossberg 并未和工作了 22 年的老东家续约。他与 D Conference 的老搭档 Kara Swisher 一起,带着原团队的 18 人,包括 D Conference 团队,离开了《华尔街日报》,创立了一个新的科技网站 ReCode。
ReCode 上线第一天,新网站页面上出现了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在不停的变化。什么都要变,包括网络时代现有的一切。所以我们叫 ReCode。」这句话描述的既是网站,也是步履不停的七旬老人 Mossberg 自己。 对于一些人来说,拥抱变化不是追求,而是一种习惯。Mossberg 在接受 BusinessInsider 采访、谈到 ReCode 的新征程时说道:「创业精神和大公司整体战略总是有所冲突。在 Dow Jones(《华尔街日报》母公司,由于销售业务的关系,很多业务都混在了一起。这下我们可以专注做自己想做的了。」 然而好景不长,17 个月后,2015 年 5 月,ReCode 突然宣布被 Vox 媒体集团收购。ReCode 的团队和业务线将继续保留,单独运营。尽管 ReCode 延续了 D Conference 办会模式,具有每年 150 万美元的营收能力,但随着时间推移,如果没有建立起网站自己的受众和品牌,D Conference 的品牌力量肯定会被一年年地被消耗。 尽管争议不断,但这次收购没能影响 Mossberg 的工作。他仍然保持着更新科技专栏的节奏,同时还担任了 Vox 旗下新科技媒体 The Verge 的执行主编。在其他同龄人开始喝咖啡打高尔夫球的时候,Mossberg 还在与最新的科技产品打交道。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