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洋面对最近公司频频传来的喜讯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高兴。他创立的强森医疗先是获启明创投和君联资本的1亿元B轮融资,之后又与惠每医疗签订合作。 “压力太大了,开奖,怎么保证每个店都顺利运营,人才问题怎么解决,如何快速复制。”采访约在融资之后的第三天,何海洋语气中是融资之后少见的平静。 此时,成立于2014年的强森医疗已在西安、成都地区运营了20多家社区连锁诊所,两年以上的成熟诊所每月接诊量达4000余人次,年流水稳定在八百万左右,即便是不太成熟的诊所,每月也能接诊近2000人次。 在此之前,强森医疗分别获德辉资本领投的1000万人民币Pre-A轮投资和君联资本领投,德辉资本跟投的5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 ◆◆◆ 闻到“要变天”的味道 2013年,国家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等医改政策文件,这让尚在体检行业“折腾”的何海洋嗅到了传统医疗体制要“变天”的味道。 彼时,他的体检事业正面临发展瓶颈:劳动密集型产业壁垒低易模仿、红海市场新品牌难出头、重资产投入扩张复制都比较困难。 但在这个过程中接触到的一些医疗行业现状却引起了何海洋的兴趣,“医疗行业不应该进入价格战争,弄到最后出现一个怪现状——抢的都是公立医院看不上的客户。” 从社会环境看,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新兴小区、开发区兴起,但传统医疗资源一直集中在老城区。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就医便捷性必将是医疗资源的竞争优势,社区诊所成了解决就医“最后一公里”的最好选择。 “社区医疗将是未来中国医疗非常重要的一个入口,你抓到这样的消费场景的话,我是觉得再向上发展是很有机会的。” 看到这样的机会,何海洋果断卖掉了3个体检中心,成立了主打社区诊所的品牌——强森医疗。 彼时,政府对社会办医刚有松动,资本尚未大举进入,何海洋成了为数不多的首吃螃蟹的人。 2014年,强森医疗在陕西西安西咸新区成立。 ◆◆◆ 打持久战 500平米,12名医护人员,坐落在社区旁,集合内外、妇儿、口腔、中医、超声影像、医学检验等科室,走路15分钟即达,这是强森医疗社区连锁诊所的标准配置。三年的时间,何海洋已把这样的诊所辐射到西安、成都20多个小区。 “你只要选址没问题,医生水平、服务环境没问题,盈利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虽然此刻可以云淡风轻地讲述自己的创业历程,但成立伊始,何海洋面临的挑战并不少。 与政府磨了好久才拿到营业牌照;为了获得开发商的支持,何海洋用“新加坡社区医疗”模式包装自己;选址、装修、搭建团队……等诊所开起来已是半年之后。 这时,何海洋遇到了一切to C商业模式的共同难题——获客,再加上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取得患者的信任更是难上加难。 为此,何海洋一方面与社区物业合作邀约家庭成员来诊所体验;另一方面以等额代金券的方式吸引企业,由企业为员工采购强森的医疗服务,相当于花一份钱买两份服务。义诊、体验、优惠、宣传,强森医疗“一个都不能少”,除此之外,何海洋甚至采取了一些“涉及商业机密,不能展开来讲”的手段。 在运营上,何海洋组建了一个几十个人的研发团队开发SaaS系统——医助云管家,“如果没有信息化手段,连锁是做不成的。”除了提高效率之外,何海洋更是依赖其对数据的分析调整诊所的运营,像单店营收、客单价、每个科室的收入、同一科室医生的收入对比,甚至医生排名、药占比、检查占比等都在这个系统之内。 半年之后,强森医疗的首家诊所实现了盈亏平衡,复制店开始陆续开起来。 ◆◆◆ 人才成掣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