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蜂对于单车的诚意未知,但单车对于商家的另一重价值——广告效应却已经显现。 文 | 王海璐 此前,36氪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便利蜂首批单车总共600辆,在中关村地区投放。便利蜂对此未给予回应。线上的入口就是便利蜂APP,在中关村西区,用户充值50元就可以免费骑车,余额可用于店内消费。 在便利蜂内部,负责单车的团队是个神秘组织。车摆上大街被路人发现之前,很多员工并不知情。截止到目前,便利蜂内部也没有任何人得到授权向媒体谈论与单车有关的任何信息。 但便利蜂内部人士推论,便利蜂做单车,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推广便利店。“这个想法还是给消费者提供便利。上班族需要就餐、下午茶,各种提神的需求。交通成本还挺高。如果有自行车,到达便利店是免费的,这可能会增强客户粘性。” 如果是这样,那么便利蜂此举和当年家乐福做免费班车,载着消费者去超市购物的策略无二。但问题是,共享单车的火爆确实拉长了附近2公里商家对于用户的辐射半径,但用户有必要骑着便利店的单车,去便利店购物吗?
atv直播,它是要参战,或另有所图?" src="http://www.wzatv.cc/atv/uploads/allimg/170504/1U045aA_0.jpeg" /> 便利蜂店内 便利蜂对于单车的诚意未知,但单车对于商家的另一重价值——广告效应却已经显现。 36氪算了一笔账:按照此前媒体曝光OFO的造车成本300元为标准计算,便利蜂在中关村地区投放600辆车,相当于花费18万,获得600个分散的移动广告位,在地铁、写字楼、居民区之间往返,跟随着人群流动。 作为参照系,地铁1号线、10号线车厢广告的报价大概是每月100多万,平均下来单人次成本在0.2元以内。如此推算,一辆单车一天只要能被5个人看到,展示效果就和地铁广告不相上下。 虽然与地铁广告相比,单车用以展示信息的空间比较小,广告效果还要打个折扣。但每天5人次显然是个极其保守的估算。在人流密集地区,一辆车每天至少能向数百人展示。除此之外,对于便利蜂而言,因为单车与便利店的用户有着天然的关联性,广告效果也能精准触达给核心用户。 共享单车市场竞争惨烈,晚来的便利蜂未必能幸运地分得一杯羹。但若便利蜂没有跻身单车市场的野心,单车投放不失为很好的推广策略——目前看来,这些车即便不流动,就像广告牌一样矗立在街头巷尾,因为省去了渠道费,也划得来。 而想要这些单车流动起来似乎也并不难。便利蜂在APP中接入单车端口,不收押金,用户使用门槛很低。 共享单车成为流动的广告位,或许会成为单车大战的另一种结局。根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的共享单车品牌已经有30多家。而嗅觉灵敏的广告商对这个崭新的市场早已有所洞察。 小蓝单车公关总监孙丹印告诉36氪,大概已经有30多家广告公司找到过他们,希望为品牌商在单车上投放广告。因为不着急商业化,开奖,以及考虑到美观、用户好感度,他们回绝了这些请求,目前也没有任何广告投放计划。 对于一些相对弱小的共享单车品牌而言,广告商的介入无疑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毕竟,一旦融资烧完,他们可能会率先沦为炮灰,而广告商的力量或许会支撑着他们走到后半程。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