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演员们已经意识到,时不时在 Netflix 上露个脸,比出现在电视上更容易帮他们获取大批忠实观众。对多数喜剧演员来说,电视特辑能大大增加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常规巡演售票。在特辑中出现,就意味着更多观众会来看巡演,而在 Netflix 特辑中出现,带来的观众会比电视特辑更多。」「往常特辑在电视播出后,需要几年才能见到效果,现在 Netflix 播完,见效时间大大减少到六到七个月」喜剧演员 Volk-Weiss 说,「巡演的收入提高了不止一倍。」 「等等!」 你可能想说,「大家一直都在做免费促销啊。」 对,但当今世界的数字化和社交网络促使免费增值现象跟打了激素一样猛增。Ben Thompson 简要解释了这一模式作为当今获取用户手段兴起的一个根本原因: 数字化的特征在于它的边际成本为零。拿 app 举例:软件市场如此吸引人的原因,从经济学角度讲,是因为软件的边际成本为零。毕竟软件只是驱动器上的字节,眨眼之间就能复制。当然,这里不算制造软件所花的时间精力,那属于沉没成本。重要的是复制一个软件的花费等于零。这对 app 的暗示很明显:任何没有差异性的软件产品,比如你手机里普通的 app,不可避免会变成免费的。这就是付费软件市场大规模蒸发的原因。逐渐会有替代品以更低的价格进入市场,价格最终会跟它们的边际成本一样,变为零。 除了可以以几乎为零的边际成本进行复制和分发之外,数字化产品通常没有 Brad DeLong 描述的这两种特征: 排他性:指卖家强制消费者成为买家,并进一步使买家购买他们的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竞争性:指两个人消费的生产成本比一个人消费要高,在这种结构的下,制造满足两百万人需求的生产成本至少是满足一百万人需求的制造成本的两倍。 比如即便我复制了你的数字音乐,你的音乐还在(所以这音乐是非竞争性)。而如果我偷了你的手机,你就没有手机了(所以手机有竞争性)。所谓的「公共物品」是既没有排他性,也没有竞争性的。灯塔是公共物品,很多情况下软件也是公共物品。如果一种商品或服务是公共的,不能直接向用户收取费用,那这商品是没有市场价值的。换句话说,如果商品本身就不能收取费用,那刺激销售的真正机会成本为零。(也就无所谓刺激销售了。) 免费增值模式让人困惑的一点是它的会计处理。如果免费或补贴给用户的商品或服务不算营销费用,那应该算什么?在利润表中,营销成本通常显示在毛利率下面。但免费增值带来的成本又可以被认为是销售成本。不同的公司对免费增值支出的处理各不相同。有的公司甚至会这么区分:用户没转化没付费,算在营销成本里;而用于维护付费用户的花费则算在销售成本里。但不管怎么看,在任何情况下,atv,免费提供服务都是一项支出。 对于一些手头现金不多的小创业公司,或是不希望因融资而稀释太多股份的公司,免费增值模式会显得格外有吸引力。如果他们知道怎么写程序,他们可以通过免费提供产品服务来避免花钱获取用户。这么做的额外好处是,如此获得的用户通常会更看重这款产品,流失率更低,信用也更好。当然,有时这一模式会被滥用,特别是当免费服务没有一个可盈利的配套产品时。凭借互联网规模服务,尽管获取新用户的边际成本并不是零,(按照前文 Ben Thompson 所述),但可以说基本为零。一个例外可能是资源高度密集型的服务产品,比如视频直播、邮件/文件储存、翻译——这些服务的增量都会给宽带、存储或计算能力带来很大压力。 Bill Gurley 描述了各行各业面临的一种日益重要的现象:「如果一个搅局的竞争者『免费』提供和你相似的产品或服务,并且他们的钱足以维持运营,那你就有麻烦了。」各行业都应准备好迎接竞争者免费提供产品以售卖另一种产品的冲击。免费服务以数字化服务居多,边际成本接近零,导致免费增值模式如野火燎原般被广泛应用。这个模式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下很多行业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Fred Wilson 相信:「当网络效应显著,你的用户在产生内容和价值的时候,免费是唯一可选的商业模式。」如果网络效应明显,用户获取成本会导致公司很难实现快速扩张。降低用户获取成本的最好方式通常就是免费。更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即便是免费用户,也能增加网络效应,因为他们也在使用这些系统以及模式。 对于企业来说,使用免费增值模式可能会有些棘手。投资机构 Version One Ventures 指出,这种模式不是万能的,可能会造成麻烦: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