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郁:第一个问题,其实我们讲IO,人脑的眼睛和包括眼耳鼻舌这些感官系统,其实真正的看,你就知道人的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是分不开的,虽然我们分成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真正人的感知和认知是一起的。举个例子,大家知道人眼有一个特性叫视而不见,或者叫做你带着目的去看和见是不一样的,意思就是说其实我这个细节没有展开,现在我们用的人脑里面有一个关注度模型,这个关注度模型就是当我看这个教室的时候,脑子里面带着一个人脸去看和泛泛去看,人脑的工作机理和神经运作方式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讲的IO是把它简化到机器一样的那种运作方式去,但是从脑的工作原理来看完全是分不开的,甚至是认知驱动的感知来进行这种操作,它是高度的融合在一起的。 而我们现在讲的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突破就包含这样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出来跟人脑一样高度智能的东西出来,而不是原来简单的分割,这一块我们对这方面认识不够深入和清晰,有一本书叫《人工智能的未来》,里面解释很清楚,应该每个人都看的懂。 第二,脑机接口很有意思,我们刚刚讲的人工智能是在一个数字宇宙里面产生的一个系统,里面所有的规律都按照数字宇宙的规律来,虚拟世界和数字宇宙的东西和自然宇宙里面的世界是有接口的,这种接口在计算机体系里面叫做数字化和模拟的转换,但是缺少一个人跟它接口,是要通过电脑鼠标外面控制,这个信息传递量是很大的,很多人幻想人脑电生物的接口能不能跟机器直接进行共享信息,这个一直以来是一个梦想。大家可能很难想象这东西,但我跟你们讲一个问题,你们都能想的出来。实际上有很多连体的婴儿,这个你们知道吧?有很多连体婴儿,两个人的大脑是连在一起的,在生物系上就是两个神经系统,两个大脑系统可以跟人对接,他们能够感受到对方身体甚至脑子里面想的什么东西,现在把其中一个人的生物大脑换成一个大脑,如果你的生物里面的放电能够跟电脑里面这些数据能够直接打通,你可以想象一下。当然现在很难想象出来,其实它有可能做到。 在很多的科幻小说里面都有叫辅助系统,或者是伴脑,或者伴随系统的存在,它可以帮助你弥补人类智能特别是运算智能比较缺的那一块,所以我觉得这一块是非常有前景的。但是它不一定像现在这样来控制,现在有很多人想用脑电波来控制,脑电波因为受制于人类大脑物理的特性,它的响应时间是一个刚性的延迟,真正你脑子里想大概有一两百毫秒或者是几百毫秒的延迟,想让它做实时控制基本上不可能,还不如手去敲,因为捕捉时间的问题。 所以说在这一点上这个方向很有前途,具体怎么去用,我觉得前段时间大家也讲人工智能会毁灭人类,我觉得还是有炒作的成分在里面。 雷鸣:我们人类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过去其实我们人类进化很慢,社会发展很快导致一个问题,我们去看新闻,可以看到大部分都是坏的新闻,战争、飞机坠毁这种东西,因为人类大脑对这种极端的问题有一个非常强的预警,这是你不受自己的理性控制的,你一听说哪死人了,整个人就是睡着了也会清醒起来,怎么回事?它是生物学上的现象,导致我们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认为飞机很不安全,很多朋友不坐飞机,觉得飞机太不安全了,动不动就要掉下来死的。其实坐飞机和出门被车撞死来讲,被车撞死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新闻上给你造成一个不对等轰炸,使你觉得我天天看到飞机掉下来,出门没有见人撞死,新闻媒体有这样一个作用。 来自于微信交流群的一个问题,他提到软硬件之间有一个互相促进的作用,您觉得现在语音识别这一块,我们依赖的架构是 GPU 架构还是 CPU 架构?还是什么?你觉得未来对语音识别或者人脸识别来说,哪一种硬件架构会是一个方向?对于 IO 这一块。 胡郁:大家要把它分开来看,我们讲的人工智能分成两块:学习和执行的。对人脑来看,你看书的时候在学,看完书以后考试是执行,即使在人造的人工智能系统里面分开来看,学习系统是一个高并发的一个东西,你把训练样本放进去,把结果告诉它,进行有监督训练,它就不断的来优化。我们刚才讲的 GPU,就是处理机群把它的模型训练出来,参数训练好,训练好了以后,要拿到一个实际的执行体上去执行,执行的时候,他要求不是把数据往里面倒腾,他要同时为几千万人、几十亿人提供服务,跟人脑完全不一样,人脑同时只为一个人服务。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都是超计算体系,超计算体系不一样,训练的时候因为高并发,GPU在这里面占的比例更高,GPU要把带宽用一些算法做成并行化的数据算法,这个并行算法以前不需要用高并发的,以前我记得我们用 CPU 系统就可以了,不需要用GPU系统。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