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是中国最大最活跃的产品经理学习、交流、分享社区。集媒体、社区、招聘 、教育、社群活动为一体,全方位服务产品经理。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作者:晓翼(公众号:上海人在北京) 原创发布。转载请联系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不同的产品经理,对于需求的理解和洞察能力是不一样的,而产品经理最大的能力就是对于需求的理解层次。如果一个产品经理只懂交互,那么他在理解需求时的逻辑性会很差。而一个懂得财务的产品经理,对于需求上的商业行为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里引用猎豹CEO傅盛的认知三要素:就是信息的输入,思维模式的训练,最后判断。其实理解需求的过程,就是认知需求的过程。你对信息的广度和深度认知的不足,会造成当下处境和形式看不透。在认知上,一定学会倾听。而下一步思维模式是要靠后天训练获得的。在思维模式训练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叫自我挑战。最后做判断,必须基于深度思考。所以在思考需求过程,其实就是认知需求的过程。 那么如何深度思考需求?这里作者试图用十步法则去解释并做好需求思考…… 作者将产品需求管理分为了三个阶段。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是获取需求阶段,第二是需求管理阶段,第三是需求决策阶段。 一、需求从哪里来? 首先先要思考这个需求是从哪里来的?从大的抽象方面,可以分为产品经理自我挖掘需求、用户研究、竞品分析。从小的具象方面,可以是用户反馈、老板的需求、同事的需求、业务方的需求等等。 先说大的抽象方面:用户研究。它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从定性分析方法有:用户访谈、焦点小组、实地调查、可用性测试、眼动实验、用户博客/评论等。最后用户博客/评论这种方法是来源于腾讯1000/100/10原则。从定量分析方法有:行业调查报告、调查问卷、数据分析、A/B测试。 再说竞品分析:有市场分析、用户分析、功能分析、数据分析等方向。其实真正的指导思想可以按《用户体验五要素》那本书去分层方式:战略层、范围层、框架层、结构层、表现层、作为分析方法的指导方向。 从小的具象方面:用户反馈大部分都是通过我们的用户研究得到的。而老板的需求、同事的需求都是他们基于自己的思考角度得来的。还有业务方的需求也是基于他们自己需要提出的。 回到需求提出方式上来,大致有如下几类 A:我希望产品上加上XXX功能,这样就能解决XXX问题了……(用户) B:我习惯性这样使用产品……(同事) C:我觉得他这个产品这个功能很好,我们能不能做……(老板) D:我要做这个需求,因为这个功能很棒……(业务方) 基于以上几类需求解决思路,在后文中会有解答。这些只是罗列几种提出方式。 其实最后总结来说,需求来源通过不同的方式汇总到一起,有些是我们自己主动发起的,还有些就是被动接受的。所以思考需求来源很重要,因为需求来源决定了我们判别需求的重要性。另外,我们判断需求方式总共有三步:分别是来源、了解需求背景,最后是重要性。 二、思考需求面对的用户是哪些? 在一个产品成立之初,就有特定的用户群定位。比如小米手机初期的定位用户是手机发烧友,打的就是性价比。而这些用户就是小米的种子用户。但是种子用户并不是KOL用户。KOL用户可能不是使用你的产品人,但是他们的消息是可以覆盖你的种子用户。比如美食产品,找一些新浪微博上的旅游吃货达人,让他们帮助传播一些美食产品的消息,直播,这样就可以覆盖到我们的种子用户。 其实思考你面对的用户时,就是在对你的产品用户进行一次初期画像的过程。比如你的用户年龄、从事职业、爱好、特征等等。而你的产品在某些产品需求上是可以覆盖他们的。 在用户画像时,其实已经在需求管理阶段了。为什么呢?其实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用户人数会不断进行增长,而我们的定位用户人群也会发生变化。仔细思考小米的用户群,经历了从发烧友到普通爱玩手机用户一个的过程。其实用户画像是根据产品不同阶段进行不断调整的过程。 在这里深度思考要引入俞军提出一个观点,用户不是人,而是需求集合。在用户画像中的用户存在屌丝特点,可以理解为用户群比较年轻化。这个特征可能是学生,可能是普通上班族,比如学生可能是在18-22。而普通上班族可能是工作不到3年的人,在22-25岁。那么这2个特点构成一个需求集合。其实这2个需求集合恰巧对应了小米手机的主要用户群。 三、思考需求发生的场景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