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去年10月,马云提出“新零售”概念后,反响热烈,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零售行业从业者、业界大咖、创业者、投资机构等,社会各界对新零售的关注度非常高。那么,新零售到底是什么,该如何定义?新零售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今天,《零售老板内参》APP(微信ID:lslb168)特约了一位资深电商创业者刘晓撰写的来稿,探讨新零售的商业模式问题。 一、市场关系是第一逻辑提到新零售,大家的关注点各有不同。在我看来,市场规则、市场关系是电商模式的第一逻辑,其他因素依附于第一逻辑。因此,新零售的破局点,首先应该向内看,向眼皮下面的产品模式要出路。没有基础的市场规则的改变,治标不治本。 二、技术引领商业模式vs商业模式释放技术 主流电商平台的产品模式形成,遵循了互联网产品发展的一般路径:痛点--用户需求--完善发展--生态体系。这在技术兴起的时候没有问题,因为有技术红利、用户红利。 换句话说,原来一直是技术带着商业模式跑,到一定阶段,技术的红利进入平缓期,市场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就成了最主要的制约。现在电商就到了这样的时期。回过头来看,延续下来的产品模式解决不了市场关系的结构性难题。 不仅电商如此,整个互联网,大到整个社会都面临这样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常识,上学的时候我们经常背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解释当前的困惑就非常恰当。可能互联网行业的人都不喜欢社会政治学,所以这方面的关注比较少。从社会学上来讲,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对于电商行业来讲,是到了新的历史阶段所遇到的新难题。 该是商业模式带着技术跑的时候了。
三、市场关系引领的产品模式需要用系统思维来解决问题 市场关系是体系是系统,有别于我们平时做产品的理念。单独解决好某个点、某条线,做得再好也不解决根本问题。就好像汽车跑偏,有轮胎问题、悬挂问题、刹车问题,单独调整轮胎、调整悬挂,都不治本。 要解决线上线下结合,从商业模式上得重点解决以下难题: 1、如何改革传统市场渠道,实现渠道在线化; 2、如何解决传统商业的分地域制,和电商全地域销售的冲突; 3、如何提高渠道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增加用户体验和价值; 4、如何让上述的这些要求形成一套有机、高效的系统,给关键的用户角色创造价值,调动市场的力量来推动模式变革。 四、提出产品模式 这里以主流的平台型产品比如:天猫、淘宝、京东为例,分析产品模式中: 1、哪些角色需要转变; 2、哪些位置需要调整; 3、哪些职能可以拆解; 4、哪些规则需要改变;
如图所示: 1、商家:职能进行了拆解----a、商家分地域向下沉;b、角色变为服务商;c、组织货源的职能向上提,atv,交给了供应商;d:取消了发布商品的权限,交给了供应商;e、原来商家形式不复存在; 2、供应商:a、由原来隐性的(或者b2b分阶段的),变为显性的链条中的一环;b、承担组织调配货源、发布商品、审核管理服务商的功能; 3、服务商:a、新增了服务商角色;b、服务商承担原商家售前、售后服务工作,货源调配对接工作;c、不铺货或少量铺货,减轻了货源组织成本;d、服务商实现分地域加盟政策; 4、消费者:a、查找、挑选商品和原模式没有区别;b、增加了交易体验方式,可以去当地体验店看货购买;c、享受本地服务商就近服务,增加了用户体验和保障。 交易模型:
消费者交易流程示意图:
直播,原来是这样的!(附图解)" src="http://www.wzatv.cc/atv/uploads/allimg/170430/042TQ2T_0.jpeg" /> 五、和现在模式比较,重点的变化总结为几点: 1、不要让商家发布商品; 2、不要让商家全地域销售,改为分地域服务; 3、商家变为服务商; 4、组织货源和商家分离; 5、全渠道在线; 六、问题解答 Q:商家分地域,这个好奇怪啊,好像有悖互联网常识吧。 A:是100个人抢一个蛋糕,和分成10份每份10个人抢的差别。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