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摩拜单车接入微信钱包入口后,ofo也抓住了滴滴这一互联网出行的超级入口。但笔者并不感到意外。共享单车堪称是2016年的超级风口,极短的时间、极高的估值、极多的资本迅速站队。创投圈分裂成了两大派系,腾讯、愉悦、红杉、华平、高瓴等站在摩拜身后,而另一边是ofo背后的阿里、滴滴、经纬、金沙江等。因此ofo接入滴滴,只是“资本局中局”的又一步棋。 资本站队两大阵营的逻辑差异? 《财经》封面报道《共享单车:资本局中局》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细节:2016年10月的一个夜晚,马化腾接到了程维的电话,程维希望老朋友可以参与对ofo的下一轮投资。不同以往,这次他被拒绝了。马化腾回复说,虽然两家关系很好,但很遗憾,他不能参与,因为腾讯刚刚在几天前,与ofo的主要竞争对手摩拜签了投资协议。 滴滴入局ofo,滴滴股东腾讯却入局了摩拜,背后的投资逻辑有何差异呢? 摩拜的投资局,始于李斌的个人背书。早期的投资人多是看重了李斌的商业才能和成功创业经历。摩拜的战略思路和发展路径深受李斌影响。摩拜投资人、BAI管理合伙人龙宇曾说,今天摩拜主打硬件、网络、数据,而它的竞争对手则强调规模、运营,这与李斌造汽车的经验不无关系。她认为李斌是在用造汽车的眼光、决心和成本意识来干自行车。一位ofo的投资人曾略带刻薄地评价,“如果没有李斌,摩拜这家公司基本是没有机会的。” 而ofo的投资局,源于理性的商业分析,是资本对商业模式、发展路径和单位经济模型等综合分析。ofo经济模型更好,产品快速迭代能力强,投资回收期要比竞品更短,在低成本迅速扩张网络上比竞品更具优势。而另一位ofo投资人真格基金投资总监张子淘,他的分析方法论也很有意思。他当时想寻找出行领域滴滴未进入的空白区域,有五个判断指标——高频、刚需、低替代性、低成本、封闭环境。筛选一圈之后,他发现只有ofo清晰符合85%以上的条件。因此,选择ofo的资本局是更为理性的商业分析派。这也是程维选择ofo的重要原因,自然他也愿意倾囊而出,帮扶ofo不在话下。 小黄车接入滴滴,将带来哪些想象空间? 首先,直播,ofo将获得有精准出行需求的滴滴用户加持。小黄车和滴滴的这轮合作,双方将在用户注册、认证、押金缴纳、在线支付、客服方面全线打通;比如,用户可直接在滴滴App内获取ofo车锁密码,付费骑车。相当于ofo对接的是滴滴4亿具有精准的出行需求的用户,入口的开放会带来用户增量和活跃度的提升。 滴滴的诚意更大。摩拜曾在3月份宣布接入微信,在微信钱包九宫格中拥有一席之地,但实际效果可能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一方面,微信月活用户高达8.9亿,但其中绝大多数人还是把它当成IM工具,与共享单车的匹配度不如滴滴的出行场景,因此摩拜和微信合作,实际的场景转化能力要打一个问号。另一方面,摩拜抢占的微信钱包入口是限时合作,而且九宫格的位置较深,用户发现路径越长,当中的流失损耗就越大。反而笔者更看好微信近期重点扶持的小程序,扫完即走,特别符合共享单车的使用场景。但小程序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很难想象App Store会投资一家app而不允许竞品出现,所以摩拜并不能获取排他性的流量支持。反观滴滴之于ofo的入口,却是排他性的深入合作。 其次,重新定义单车+公交的智慧组合出行模式,让智慧出行成为可能。此次ofo与滴滴公交进行深度融合,滴滴公交的实时查询产品将在算法模型中加入ofo的行驶路线,为用户规划骑行和公交的最佳接驳方案。也就是说,未来你只需要输入起终点和出发时间,滴滴会实时规划多种出行方案的组合供挑选。过去,人们出行方案本身就是步行/公交/打车/地铁多种交通工具的组合,但绝大多数人只能针对熟悉的线路进行快速最优的交通工具选择,一旦有了新工具后,用户选择更灵活,体验也更“小白”友好。尤其是在城市拥堵的场景下,ofo可以借助滴滴的算法与大数据优势,智能的根据实时路况,匹配出最优的交通出行组合方案,大量节省用户宝贵的时间。此举,真正发挥了共享单车解决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能力,成为城市高效出行解决方案中的重要一环,也将有效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节省道路资源,减缓拥堵。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