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 4 月 8 日,由阿里云人工智能科学家闵万里团队打造的人工智能应用阿里小 Ai 成功预测了综艺节目「我是歌手」总决赛的名次,此时,距离人工智能应用 AlphaGo 在围棋比赛中击败李世石刚好一个月的时间。 几乎与此同时,闵万里带着阿里小 Ai 的的「技能」前往一家名叫协鑫光伏的光伏切片公司车间,这是一次与众不同的拜访,它肩负着检验这个横扫娱乐圈的机器智能能否应对更为复杂的工业制造的任务。而当 4 月 20 号团队拿到这个工厂的数据时,闵万里形容当时的心情是「仿佛是在看天书。」 十个月后的 2017 年 2 月,AlphaGo 的棋艺还在进化中,而闵万里带来的阿里云人工智能则在协鑫公司孕育了一个关于「1%」的故事:「自去年引入阿里云的大数据分析能力以来,目前我们的光伏生产良品率已经提升了1个百分点,这还仅是双方第一阶段的合作成果。」协鑫的负责人这样告诉媒体。 这只是故事的一半,故事的另一半则是,通过精准分析出与良品率最相关的60个关键参数,并在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测和控制变量,为这家每年收入超百亿的巨头公司提高的这小小的「1%」,换来的则是每年创造上百亿的利润。 这个故事可谓是阿里云过去一年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机器智能的缩影,即从让机器替代人类发展到让机器辅助人类。 但这也仅仅是阿里云机器智能的一个故事而已,2016 年 10 月,阿里云披露了机器智能在杭州城市里的作用,这个被命名为「杭州城市大脑」的产品,要让机器智能带来的红利释放到城市管理,尤其是交通管理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交通信号灯的管理上,曾被戏称为「世界上最遥远距离」的监控摄像头数据与红绿灯数据实现了在线和互通,而借助云端强大实时的计算,「大脑」不仅能够发出交通拥堵预案,还能自主发现问题发出预警,极大提升了交警和城市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紧随「城市大脑」之后,阿里云又先后发布了针对制造业的「ET 工业大脑」和针对医疗的「 ET医疗大脑」,两个产品的背后逻辑都很清楚,正如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发布「ET 医疗大脑」时所言:「我们更希望让机器成为人类更好的帮手,解决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对当下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一个注解,以数据智能辅助医生智能、以云端计算辅助或代替本地数据中心的思路,让机器扮演实习医生的角色,实现虚拟助理、医学影像、精准医疗等工作,这正是 ET 医疗大脑瞄准的方向。 而阿里云此次将「ET 工业大脑」带到南京的云栖大会的时候,作为全国第一制造大省的江苏,正面临一轮全新的产业转型期,面对经济新常态的挑战,急需新技术的注入,加速产业升级换代,这也成为机器智能所能发挥作用的另一大战场,将机器智能应用在流程制造的数据化控制、生产线的升级换代、工艺改良、设备故障预测等环节,能否不断复制协鑫「1%」的奇迹呢? 尽管没有明确的答案,但闵万里给出乐观的预期,他先透露了一个数字,60%。「从协鑫到中策橡胶的复制我们用了28天,……因为这个当中有60%的东西是可以复制的」闵万闵万里带着自豪的语气说道,这部分是因为光伏和橡胶都是流程制造类公司,也是因为都是数据密集型产业,开奖,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拥有互联网基因的阿里云,能够扎根于这些传统产业的车间厂房,在一次次算法模型调优改进中找到那个最优解,这才是60%的真正来源,而这,恰恰也构成了阿里云机器智能快速进入制造业的最好解释,「从去年4月20号到现在,我们已经在5个垂直行业,工业大佬成功落地我讲的是已经产生的实际效果,在370天里面做了5个行业……」闵万里给出了另一组数字。 写在最后 坦率来说,「人工智能」一词从诞生到现在,标榜「人工智能」的研究者们,与其说是在对抗技术极限,制造能与人类智能相匹配的机器从而替代人类,倒不如说是在对抗那些试图让机器变得更聪明,从而帮助人类的研究者。 这个逻辑与出发点的不同贯穿于人工智能的每个时代,直到今天。一个显而易见的预见,当人类在各种棋类比赛中出局、在重复体力劳动中淘汰,所谓人工智能并未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人类解放,反而让人类变成机器的附庸。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