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初的 IT 领袖峰会上,马云再次炮轰人工智能下围棋的无聊与无用: 「大家都把 AlphaGo下围棋说下围棋说得天花乱坠,很恐怖的样子,我个人觉得,围棋打败了人,只是侮辱了一下人而已,机器要做的是人类做不到的事情,这才是本事。」 不少人将马云的这番谈话当作一种过过嘴瘾的胡说八道,但站在一个行业前沿领袖的角度——尤其是马云背后所代表的,不仅有全球最大零售企业的阿里巴巴,还有增长势头迅猛的阿里云,马云的谈话也代表了阿里巴巴对于人工智能走向的看法:如何让机器帮助人类完成那些人类完成不了的事情。 这个命题足够宏大,以至于这个命题的叙述者们,如马云、或是王坚博士抑或是阿里云总裁胡晓明,都会或多或少陷入到一种「为万民请命」的宏大语宏大语境里,但在这一番番讲话的背后,阿里云在过一年多的时间内,的确在一步步缔造一个可造福各行各业的机器智能产业生态,而到了本周的南京云栖峰会上,这个生态雏形已逐步显现。 机器智能的三大注解 这是一个各种智能泛滥的时代,机器智能也并非一个新词,但和当下最热的「人工智能」类似,都缺乏一个明确而具体的定义,但这不妨碍我们去解读这个名词。 首先,机器智能的出现离不开海量的数据。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数据积累的历史,所不同的是,近二十年内,数据增长进入到快车道甚至超快车道,这当然离不开大量计算设备——包括个人计算设备如电脑、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也包括大量带有传感器的工业计算设备出现和普及。 也因此,人类进入到大数据时代。一个好消息是,海量数据蕴含的是新一代的金矿,正如一手缔造阿里云的王坚博士所言:数据是新一代的能源。 而与此同时的另一个坏消息则是,海量数据并不能直接变换为价值,它还需要被联网、被计算、被挖掘、被重新定义,这背后需要巨大的网络传输能力(保证数据传输)和计算能力(支持实时分析与海量数据分析),不仅超出了很多工业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也远远高于互联网公司计算能力的极限。 庆幸的是,几乎与大数据前后脚的关系,人类迎来了云计算。云计算给机器智能带来了两大质的变化,其一,随着数据计算从本地转移到云端,直播,过去曾经孤零零地躺在工厂、医院不同系统里的数据实现了在线与互通,这也为机器智能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其二,云计算给 IT 产业带来的深刻技术变革让计算能力的获取变得足够简单和高效。以考验云计算厂商能力的重要指标数据中心为例,数据中心的多少是考核某个云厂商能否提供便捷廉价计算能力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谁能控制数据中心能耗,谁就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计算成本,从而拥有更大的价格主导权。过去几年,我们看到了全球各大云计算巨头不惜重金疯狂建设数据中心,也看到了阿里云先后通过湖水、风能降低能耗,此次南京云栖峰会上,阿里云也展示了数据中心的黑科技,作为阿里巴巴 NASA 新科技之一,全球首台全浸没的“凉得快”服务器——麒麟正式亮相。利用热交换的原理,将麒麟服务器可以完全浸没在一种特殊的冷却液里,全程用于散热的能耗几乎为零,能耗比已接近于理论极限值的 1.0,这也意味着,未来阿里云在数据中心能耗上的成本将大幅下降。这种耗能极低的技术方案将应用于阿里云服务,也将成为阿里巴巴的 NASA 计划的重要基础,可为未来 20 年提供计算能力。 理解机器智能的第三个方面则是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仅仅以关乎国计民生的制造业来看,过去曾扛起中国经济创新半壁江山的中国制造遭遇经济新常态——外部市场环境恶化,内部用工成本上升,生产链条冗长而低效……所有这些困境都在呼唤新技术的到来。 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 2025,所有这些口号或议题几乎都是在最近三到五年被提出并开始实践,某种意义上说,这可谓当下最大的一个风口,在这个全球几乎同时同时起跑的赛道上,阿里云的机器智能,又蕴含了哪些神器呢? 阿里云的机器智能矩阵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