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关雪菁 - 前几日,饭桌君偶遇两位茶界人士,皆是在北方做了多年茶饮供应链生意的,你能叫的上名字的连锁咖啡馆、茶饮店,他们都有些交道。 推杯换盏间,我谈起喜茶,言语间皆是对这位现象级网红的啧啧赞叹,未曾想,这二位只是相视一笑,并不做声。 耐不住我再三追问,其中一位推了推眼镜,开了腔: 你只见喜茶排队的长,可曾想过,这排队真真假假、虚虚实实? 你只艳羡喜茶成了网红,可曾想过,网红能有多长久? 你只听说喜茶拿了IDG、何伯权一个亿,可曾想过,他为什么要拿这1个亿? 抛完三个问题,眼镜兄将杯中酒一仰而尽,言道: ◆◆◆ 排队是个套路,饥饿营销是个双刃剑 “有传闻称,喜茶拿了这1个亿,大部分都花在雇人排队上了。”饭桌君赶紧递上一问。 “夸张了”,眼镜兄回。“不过喜茶肯定没少在排队、宣传上花费银两”。 “一个没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区域性品牌想要在上海立足,应该怎么办呢?”眼镜兄接着问道。 饭桌君只能提供一脸问号。 “排个现象级的长队,是不是足够刺激眼球和消费呢?”眼镜兄只好继续启发。 “前两天,刚好有营销公司找过我,承诺只要4万块,就可以让一个店铺门前排队,同时还能在线上线下进行传播推广及传单派发。” 饭桌君仿佛突然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哦,atv,我听说很多网游在北美开服的时候,都需要去谷歌和Facebook上买流量、充人气。原来是一个道理!” 眼镜兄点点头,“你想一下,你路过家店铺,一没听过名字,二门前冷冷清清,你乐意进么?” 饭桌君又想起,其实簋街上的商家也是这么个玩法。每到傍晚,都有至少100人在簋街附近的北新桥地铁站门口集合,再由专人带至指定餐厅扮演食客,从晚6点到9点半,每人获得25元酬劳,以及由餐厅提供水煮毛豆花生、可乐和手撕包菜。 “现在说起新茶饮,你会第一时间想起谁?快乐柠檬、CoCo都可,一点点,还是喜茶?依我看,至少舆论上,喜茶稳赢了这一波大势。”眼镜兄抿了口茶。 “中国茶饮行业至今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因此喜茶如此重金营销,搏出位,绝对值得。茶饮是个大品类,理论上讲必须出现一个大品牌。谁先夺人眼球、占领心智,谁就有可能成为中国茶饮界的星巴克。” 饭桌君听得一愣一愣。 “不过”,眼镜兄猛一转折。“饥饿营销可是招险棋啊,产品一旦出偏差,很快就墙倒众人推了。” “可大家都盛赞喜茶的产品力极其强大,是其底层密码”,饭桌君赶紧反驳。 ◆◆◆ 脆弱的产品护城河 “哦?”眼镜兄意味深长。 “喜茶用的原材料都很好啊,茶水是用茶叶现煮的,水果是新鲜的,奶盖也是牛奶和奶油现打的。在它上一代的奶茶铺卖的产品都是茶粉、奶精、香精之类勾兑出来的劣等品。喜茶自然胜出嘛。”饭桌君赶紧展示自己所做的功课。 “喜茶的产品研发中心在哪里?”眼镜兄突然问。 “呃,没听说过。聂云宸自述,花了一年的时间不断修改配方研发新品,才有了后来喜茶的引爆。” “所以,聂云宸才是喜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咯?”眼镜兄反问,言语中带着点戏谑。 “茶饮产品的研发动力主要在中国台湾,我大概能从喜茶口感中推测出来,是哪位台湾大师帮其调整的配方。”眼镜兄开始科普。“台湾研究食品科技20多年,他们可以通过对产品进行简单的调节,对口味进行很大的提升。如果不这么做,产品的形态和口味是很难达到一个稳定标准的。” 并且,“食品工业一直以来最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口味抄袭起来太容易。同时,用户的口味是没有忠诚度的,他们总在追求新鲜的味道。”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