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动物园猿类没办法回到它们的天然环境,专门的庇护所就成了另一个选择。但这需要大片既安全又不存在已有生物群落的土地,这样的地点非常稀少。就目前情况来说,由于几乎只依靠慈善捐款,庇护所的经营已经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而且大部分庇护所已经满员。在非洲和印度尼西亚,庇护所中栖息的通常是由猎人和棕榈油工人夺走的猿类孤儿,这些人杀死成年猿,掳走猿宝宝进行出售或做宠物。在其他地方,庇护所超负荷地安排着退休的实验用猿类和被解救的宠物。这些机构没有能力再接受当下生活在动物园的几千只猿类,更不要说支撑它们所需要的费用。 鉴于放归猿类面临的阻碍和巨大花销,很少有地方尝试这么做。英国霍莱茨野生动物园的达米安·阿斯皮诺尔(Damian Aspinall)领导着为数不多的大猩猩放归项目之一,该项目将大猩猩送到一处位于加蓬的保护区。希望他这一英雄式的计划能够成功。一些大猩猩被重新安置得很好。但是目前为止结果有好有坏;2014年被放生一个的大猩猩家庭的11只成员中有5只在一个月内死亡。而且我们不知道在动物园出生的猿类是否具有野外生存的技能,包括找到各种当地食物和识别植物是否可食用。野外的年轻猿类通过观察周围有经验的成年猿类学习这些技能——但圈养生物没有这样的机会。
达米安·阿斯皮诺尔领导着将大猩猩放归加蓬的项目。 图片来源:Daily Mail 诚然,以上这些未必是继续繁殖动物园猿类的伦理依据。你可能会说,如果我们不能解救已经被圈养的猿类,我们至少应该停止繁殖项目,让已有的数量逐渐减少。然而,圈养动物繁殖有助于保护濒危物种的基因多样性。另外,研究表明,参观动物园让人们更有可能支持环保举措——如果是更贴近自然的笼舍,这一效应还会加强。所以亲眼见证能让参观者知道动物们正在过着怎样奇妙的生活,并为野生动物保护项目募款。 让动物园中的猿类数量逐渐萎缩的方案有一个假设前提:它们现在的生活极其糟糕,还不如死掉的好;然而这一假设并无依据。这一方案还有可能伤害到它们。无聊对动物园动物来说是一项真正的风险,人们普遍认为(尽管并没有建立科学理论)婴儿能给家庭带来好处和幸福感。不同年龄混居的族群能产生类似野生环境下的集体活力。如果我们在乎圈养动物的福利,我们就应该允许它们繁殖——至少是有控制地繁殖。
非洲卢安达国家公园的猩猩 图片来源:Christophe Courteau。 也许有一天,放生猿类终将能回到天然栖息地,或得以安置在资金充足、空间富余的庇护所。现在,还不是。比起谴责动物园,我们更应该将精力放在支持它们上:督促糟糕的动物园整改或关门;资助更多专注圈养动物福利的研究;鼓励所有动物园尽力为其中的动物提供更多。也许这样,我就不用再害怕告诉陌生人我的工作是什么了。 一个AI: 重点整理: 1、动物其实并没有两岁的孩子那么聪明。 2、动物们在好的动物园里生活的其实还不错。 3、我们的钱并不足以给动物“最好的”。 4、动物园就是动物在现有条件下的最好选择。 5、不管上文说得多么详细,atv,依然有人会看都不看就吐出【说不难受的你去笼子里呆呆】这种话的。你们人类就是这样╮(╯_╰)╭ 扩展阅读 动物园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看这里: 为什么不让失去栖息地的动物灭绝拉倒?看这里: 作为普通人,怎样逛动物园?看这里: 强行科普一百年
不是什么正经号 本文来自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