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发科2016年财报显示,总营收约合60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9.2%,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全年的毛利率为35.6%,减少7.6%,净利润也创下了4年来的新低。其中第四季度毛利率跌破35%,为34.5%。相比2014年,联发科曾高达48.7%的毛利率,再次说明智能手机中低端市场利润逐渐被压缩。 这预示着在中低端转型中高端的过渡时期,如果联发科不能随潮流转型成功,将会面临被智能手机的主流市场淘汰的巨大风险。 对于这点,联发科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业绩更能展现其焦虑的状态。单季营收为536亿~591亿元、毛利率32.5%~35.5%,营业净利降为10.13亿~12.38亿元。 尽管仍为获利,但较上季的39.8亿元大减约七成,这种利润的暴跌确实有种衰退转折点的意味。再者去年费尽心机得到的第一位置,恐怕就要被高通逼得易主,根据Digitimes研究的数据,高通公司2017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将提升到30%以上,联发科份额则会跌破40%,照此发展下去,联发科将地位不保。 如果说联发科现在的困境是过度依赖中低端的必然结果,那么通向中高端就是唯一的解决之法,可是X20、P10的相继尝试以及X30产能不顺造成的后果,无疑将市场对联发科进军高端的质疑进一步放大,尤其是之前对此保持观望的手机厂商,很难挽回其信心。由此看来或许这才是联发科被舍弃的最大负面影响,也是影响联发科未来走向的关键因素。 其中最大的质疑无外乎高通和联发科的差距到底有多大,在这点上首先可以明确一点,短时间内高端市场,联发科基本没有插足的机会,因为拿苹果、三星和华为来讲,其中两个都有自主研发的高端芯片,唯一的三星基本上只用性能最好的,联发科还没有那个实力打败高通。所以中端市场有可能是它可以博弈的机会,不过这要牵扯到内在的研发能力,在这方面联发科还有一些弊病。 一方面,联发科的技术力量多是靠着并购其他公司积累的,即使最开始的手机芯片转型,也是以收购晨星半导体获得基本的准入门槛,就连现在开拓车联网等业务也维持这种方式,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公司本身缺乏研发基因,和高通这种硬实力对抗还差很多。 况且联发科近日宣布要在未来5年内将会投入2000亿元新台币用于研发自动驾驶和人工智能,这意味着用于移动芯片的资源会被压缩。 另一方面,联发科进军中高端市场的芯片近来不断出现新问题,比如多核性能的市场效应逐渐减弱,而X30的产能问题又说明联发科在芯片领域的弱势,长久依赖台积电的制作工艺也逐渐显现出不确定性风险,总之,联发科的研发能力可能还未支撑起中高端产品的性能提升。 对联发科来讲,最好的消息莫过于芯片市场不容许高通一家独大,所以有了这个基础,联发科会更有机会抢占高通未触及的领域,至于逆袭,恐怕要等到制作出一款可以匹敌高通高端产品的芯片之时。 转投高通,国产手机真就可以走向中高端了吗? 联发科代表中低端芯片,高通代表中高端芯片,而国产手机今年批量舍弃联发科,投入高通的怀抱,即使是魅族这样的忠实用户也冒着巨额专利侵权费用,选择和解,决心摘掉“万年联发科”的帽子,在国内手机的价格将迎来普遍意义上的上涨的时刻,魅族此举,耐人寻味。 虽然智能手机市场走向中高端是市场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一方追求高利润,而另一方寻求产品性能提升,看似双方需求一拍即合,可是如今的市场情形,这是手机厂商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还是消费者真的做好准备迎接中高端手机的准备了,都有待观察。 一个现状是,目前国产手机集体放弃千元机,心有灵犀的大批宣布进入中高端,却引发了诸多用户的不满,本身就说明了问题。 之前,很多厂商的旗舰机在整体配置上就是千元机的水准,可是通过对主打性能的疯狂宣传,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之后,现在却面临销量下滑的困境,小米就是一个最直接的例子。这说明,理性消费是智能手机用户的趋势,当下众多手机厂商在强制推行中高端的概念不见得是件好事,毕竟,用户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容易鼓动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