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根本性的因素在于,自网约车新政后,整体网约车行业的司机和车辆数量急剧下降,用户打车的成功率也随之一降再降,解决城市出行难的初衷,在网约车行业再也不见了影子。 当服务和价格都与传统出租车没有优势时,滴滴们的未来只是在共享经济旗号下的伪创新。 当业务模式和服务水平都与传统出租车行业无二时,“滴滴已死”的说法,便成了预言性质的判断。 三、共享单车,其实也只是公众单车的另一个马甲 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热潮已过,共享单车又成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热炒的行业。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从来不缺少一个又一个泡沫。 与滴滴们相比,共享单车又是一个挂着共享经济旗号的一个传统“公众自行车”行业的一个新马甲。 与滴滴们不同的是,共享单车通过运营公司统一的购买投放,也迅速占领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与传统城市“公共自行车”相比,共享单车在业务模式上并无什么创新,更不是什么“共享经济”,只是依靠互联网的手段,让使用这些自行车的用户更为方便,随骑随放,极大的方便了城市公众的出行。 实际上,就是“共享单车”这种方便的随骑随放的特点,也迅速的让城市的“公共自行车”彻底退出了用户出行的选择范围,也成功地接档了“滴滴出行”变味后留下的市场空间。 在商业模式上,“共享单车”却与城市公共自行车走了完全不一样的一条路径。传统的城市公共自行车,要么是由政府部门补贴性投放,要么政府通过运营公司投放,通过租金的方式以获得收益,无论是这两方式的哪种,复杂的使用条件和固定的存放场景,都严重的限制了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同时微薄的收益也是阻碍运营公司的核心问题。 在这一方面,“共享单车”却通过用户主动方便的押金交付方式,共享单车通过复用的方式,将一辆车的押金扩大到了十个用户左右,从而彻底改变了共享单车的赢利模式,让共享单车从城市公共自行车依靠租车收益,变成了依靠押金收益的赢利方式。曾有人计算过,仅摩拜单车的押金总额已超过30亿元以上,而用户的这批巨额资金的使用,已成为共享单车的核心收入来源。 然而,相对于传统城市公共自行车不方便使用的情况,共享单车的随骑随放的使用方式,依然极大的方便了公众的出行,这一点无庸讳言。也正是如此,共享单车虽然只有共享经济的皮,并没有共享经济的实质,但依然要比“滴滴出行”类“新”模式更具有前景。 当然,在共享单车的发展过程中,对城市道路和停车区域的无序占有,也将成为现在以及未来摩拜、OFO们所面临的巨大问题,在一些小区已经限制了这些“公众”车辆的进入和停放。
无论是“滴滴出行”还是“共享单车”,“共享经济”绝对不是噱头,服务和运营模式的创新和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才是其长久生存下去的根本,只靠挂“共享经济”的名头而无“共享经济”实质的伪创新,如果没有比传统行业更为有效的服务模式,终究还是要自己走向灭亡的。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