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卖小面,为什么“遇见小面”能成为小面品类的代名词? 同样卖肉夹馍,为什么“西少爷”能获得高达1150万美元的餐饮业年度最高融资? 同样卖豆浆油条,为什么你客单价做到10块都难,“桃园眷村”却能做到40? 曾经,小吃低端,难挣大钱,其经营群体印象通常是街边小贩。如今,小吃摇身一变成为餐饮人选品的新热门,消费升级的新风口,资本追逐的新对象。然而,对于中国存量巨大的小吃来说,有90%尚待“打捞”。 那么问题来了,你的小吃要想“上位”,该怎么做?这里有份指南。 认知:为什么说“小吃里有大商机”? 煎饼果子、豆浆油条、肉夹馍、湖南米线、重庆小面……在大家固有印象里,小吃多是路边摊或街边小店,以一种粗糙的姿态存在于市场。
但其实这些小吃品类,却有着天然的商业化运作优势: 其一,小吃有广泛的受众基础,很多品类没有市场教育成本,不需要向消费者进行产品解释。 其二,大众化的另一个优点是高频消费,有的甚至一周吃三四次也不为过。像桃园眷村的大饼、油条、豆浆、粢饭,甚至被叫做上海早点的“四大金刚”。 其三,大把大把消费升级的商机。中餐博大,有太多的经典小吃散落在民间,不为人知。而消费者对安全、健康、就餐舒适体验的消费升级需求,让这些小吃成了等待打捞的“宝藏”。 最后,有品类无品牌。小吃存量巨大,但是能够品牌化的很少,像黄太吉、西少爷、遇见小面那样把品牌做成品类代名词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是遗憾,却也是商机。 认识到这些,你才能从行业趋势、市场现状出发,重新审视你的产品,重塑你的经营观。 如何把自家的小吃经营成高逼格、高溢价的品牌?这里有7条经验。 1、起步占领品类先机 做煎饼想超越黄太吉,起码从全国性品牌影响力的角度,很难。上述提到的遇见小面、西少爷,无不是占据了所在品类无品牌的先机。 当然,这不意味着区域市场就没有机会。据内参君了解,煎饼这个品类,成都有煎饼道、郑州有煎饼侠、小食大做,都卡位该品类的本土市场空白,成为区域“小而美”的品牌代表。 所以,想在品类里拔得头筹,找准市场卡位、抢占先机很关键。 2、产品升级不需要“前无古人”,把“好食材+标准化”做好就是优势 很多小吃在品牌化运营后,都在产品上下功夫优化。一方面,向品牌要溢价,而不是从食材里省成本。另一方面,对产品进行创新、升级。
桃园眷村烧饼 比如桃园眷村,其豆浆全手工磨制,而烧饼则像中式汉堡,里面可填充猪排、炒蛋、金枪鱼、三文鱼色拉等,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漫山洋芋,将成都常见的小吃——狼牙土豆进行了产品升级。其创始人王苗表示:在土豆品种选择上,自己尝试过口感不同的土豆,不同的做法,注定只有一种最适合。 对于普遍低端的小吃来说,产品升级并不一定要前无古人,“好食材+标准化”本身有时就是新蓝海。这是基本功,但能做好的却不多。 3、“猪”的启示:取名要加点“互联网气质” 一个好的品牌名字可以省下千万广告费。 小米、飞猪、蚂蚁金服……从互联网公司开始,“小而美”“接地气”“互动感强”“个性化”的起名风开始占据消费者心智。
57度湘旗下的“吃饭皇帝大”、“小猪猪”,外婆家和丁磊合作的“猪爸”……无不是这个路子——看,从互联网品牌到餐饮品牌,连“猪”都成了品牌取名的热词。 同样卖豆浆油条,永和大王和桃园眷村哪个更有范儿?同样卖小面,遇见小面和重庆小面哪个更有互动感? 一个互联网气质的名字更易俘获年轻人,而俘获了年轻人,就占据了自传播的渠道。 4、高颜值、会讲故事的VI 小吃升级必不可少的就是“换装”。自成一套的VI,会让品牌产生几何级爆发的能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