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老黄和三节课自4月复出以来的第11次发声。 本来今天的原计划是发一篇关于“知识付费”的长文,但早起后看到了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第二季,一时有了些感想,就还是来聊聊它吧。 注:本文不谈商业和模式,纯从用户视角出发聊些感受。 1. 我也知道,这个事注定很难——因为,他们的第一次太过于成功。 2. 大半年前的那次“4小时逃离北上广”,我个人的记忆颇为深刻:新世相的推文刚刚发出,整件事情就开始势如燎原,不仅朋友圈刷屏,我所在的几乎每一个群,也迅速都成为了大家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可谓“霸屏”。 然而,今早一直到10点,就我所见,我所在的群中提及到“逃离北上广”第2季的,仅有3-4个,且,就算少数关注到此事的人,态度也多为“怎么又来了一次”类似的感受,开奖,并不完全正向。 也有不止一个人提到,这一次的“逃离北上广”,在朋友圈的刷屏程度和热度,已明显不及上次。 3. 人人都知道,要再做“逃离北上广”第2季,对新世相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能够玩出“新意”。 理由很简单,把一个此前几乎赢得了所有人赞誉的活动拿出来重做一次,你多半会面临到“炒冷饭”的质疑。并且,用户审视你的标准,也一定会更高,更挑剔。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世相愿意继续去尝试,其实还是挺值得佩服的,背后也一定有他们自己的思考。 但从今天发布的实际活动内容来看,新世相的“逃离”第2季,新增的主要亮点或玩法主要在于—— 13位明星设计逃离特定路线和任务; 试图帮助一些人真正离开北上广,到家乡去找到一份工作。 合作滴滴和摩拜,试图呼吁更多人“行动起来”,开启一段短暂的“逃离”。 除此以外,在玩法方面,似乎与第一季并无太大不同。倒是各种营销方的植入相比第一次显得成熟了许多,也是一个值得提及的事情。 然而,看起来,以上几点当中,似乎都较难对用户构成“绝对”的吸引力和刺激。 这可能成为了今天的“逃离”第2季看起来热度不如第1季的原因。 以及,这背后,可能也隐隐折射着“新世相”的一点点困扰。 4. 站在“运营”甚至一项业务的立场来看,如果把问题聚焦到“如何能够吸引用户的关注和认可”,我们通常需要关注两类用户价值:一种是短期价值,另一种则是长期价值。 前者,比如说新鲜的话题、从未听闻过的现象、某个突发性的大新闻,一个玩法令人拍案叫绝的活动或策划,等等。 而后者,则比如“某家饭店一定能吃到好吃的东西”、“某个公号推送的内容每天都很干货”、“某个APP一打开就能勾搭到好多妹纸”、“某个课程上完真的能学到XXX东西”,等等。 在实际的运营工作中,许多人往往都更喜欢追求前者,期望通过不断制造爆点来让自己可以获得持续曝光和用户的关注。 但前者的问题是——它其实可遇不可求。 最简单的例子:再牛逼的广告创意策划公司,也绝对无法保证自己的每一次创意都能成功。 有一次我与营销大咖申音老师私下交流时,听他颇有些感慨的说过一句话:做营销,哪怕你背景、能力和方法再牛逼,其实这个事本身也仍然还是九败一胜的。换句话讲,无论如何,可能你做了10个策划,最终能够真正成功的,仍然注定只有一个。 就如同,哪怕新世相的策划能力圈内公认已经非常牛逼,他们也仍然无法保证他们的每一次策划都能大获成功。 也如同,哪怕我每次分析复盘都讲得头头是道,其实我也保证不了我自己上手做就一定可以弹无虚发搞出来一个牛逼的东西。 于是,如果你在前者遇到瓶颈和阻碍无法突破,可能最好的办法和思考逻辑,或许是优先保证后者——先让一部分用户在你的产品中能够得到某种稳定的价值预期,并持续满足他们,然后再通过放大他们的满足来获取更多的用户认可。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