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邮政局20日发布今年一季度中国快递发展指数报告,一季度全国快递业务收入984.6亿元,同比增长27.4%,是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4倍。全国快递业务量75.9亿件、同比增长31.5%;日均快件处理量8433万件,人均快件使用量为5.5件。 那么这么多快递,是如何处理的呢?在我们的印象里,快递集散点可能是这样的。
但其实,他们也可能是这样的。
比如亚马逊,世界首家实现仓储管理自动化。2012年亚马逊就出价7.75亿美元收购Kiva Systems。在收购完成之后,亚马逊将其更名为亚马逊机器人(Amazon Robotics)。亚马逊目前已在15个运营中心(fulfillment center)部署了3万台仓储机器人。通过在仓储中心配置机器人,亚马逊每件商品的物流成本减少了21.3美分,占物流成本的48%。 这是亚马逊的机器人,别看这些机器人身材小小,其实可以举起远超自重的货品,完成分拣。
而现在,这些机器人早已不是亚马逊的专利,京东、菜鸟早已开始使用同类型的机器人。
完成集中分拣之后,到了较小的集散点,目前也有了新型的机器人代替人工。图下为申通新采用的“小橙人”。该机器人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分拣;自动充电;主要针对长不超60cm宽不超50cm,重量在5kg以下的小件包裹,集扫码、称重、分拣功能“三合一”,可以识别快递面单信息,最优路线投递,每次扫码时间在1秒以内,运行速度3米/秒,每小时18000件分拣。
京东也有和申通非常相似的机器人,申通叫做“小橙人”,不知道京东这款是不是叫“小红人”呢?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行业里,可不仅仅有这些耳熟能详的大公司。实际上,更多的创业公司也在研发自己的机器人。 比如2016年10月拿到5000A轮融资的Geek+,采用间隔一米的点阵式二维码贴在地上来做导航,避障技术则以红外为主,而非尚未成熟的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其最新产品主要提升在行走稳定性上,加入了汽车的悬挂技术。
还有被亚马逊收购的kiva的老客户之一 Quiet Logistics 在 2014 年分拆创立了 Locus Robotics,其研发的仓库配货助理机器人可以直接加入原有的仓储工作,与人类协同工作,将拣选好的商品送至配货区,减少人员走动距离。
以及被零售商C&S Wholesale的CEO收购的Symbotic,其客户已经包括Target、可口可乐、沃尔玛。他的自动化系统包括:可在配送中心的货架之间无阻碍行进的机器人,它们可以上下移动通道来堆叠和检索箱子;类似于一个小型无人驾驶的推车,在壁架上沿着货架过道移动,可以在黑暗中以25英里/小时行走,使用机械臂拣货,通过传感器和无线网络通信。可以看出,比起独立运转的机器人,这已经是一个完整的物流分拣系统。 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创业公司,目前智能化尝试止步在分拣,末端配送依然离不开人工。但是不要着急,菜鸟还有“大招”。
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菜鸟ET物流实验室研发了末端配送机器人小G,利用智能感知,开奖,路径识别,运动规划等技术,实现智能化的末端配送。目前正在测试阶段。据说,小G可以时事感知园区的复杂环境,并在系统中重建自己看到的世界。用户只需在app中进行预订,就可以与tms无缝集成,同时配送n个包裹。如果有障碍,小G可以规避。通过深度学习,还能识别环境里的行人与车辆。对了,它还可以自动乘电梯,识别电梯里拥挤状态。不久之后,可能我们打开门看到的就是送货机器人了。
当然,我们打开门的那一瞬间,看到的也许不是矮矮胖胖的小G,而是会飞的它。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