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无论是从未来行业主动权的竞争角度考量还是成本计算,车企们当下在推进汽车智能化、无人驾驶时,更为需要的是避免重复投入、降低行业壁垒,以更快的推进自动驾驶进入发展快车道,共同将蛋糕做大做强。但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的是有一个稳固的联盟生态,一个能够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标准引导。若是将其用智能手机行业来类比的话,当下车企们最为需要的是要有一个汽车界的Andriod或者iOS系统,为车企们在推进汽车智能化时,提供从车联网服务到L3、L4的软件平台、硬件平台、传感器、总成配件等等这些核心技术的全方位式服务。 二、谁有能力为车企提供一条龙全包服务,提速车企无人驾驶研发进程? 但要为传统车企提供全方位式服务能力,却并不容易。如我们所见,自动驾驶汽车至少需要人工智能、视觉计算、环境感知检测、安全监控装置和以高精地图为核心的全球定位系统协作。而从当下各家布局来看,真正能够满足自动驾驶汽车所需条件、有能力为车企们提供一条龙全包式服务,提速车企无人驾驶研发进程的,目前却只有百度、谷歌和英特尔这三家企业。 谷歌:其自动驾驶项目始于2009年,无人驾驶汽车项目在公路上的试驾里程已经超过了180万英里,这些数据积累和实验数据,价值巨大,而另外众所周知的一点是,谷歌在人工智能、高精地图领域,亦是处于领先地位。所以从理论上来说,谷歌在当下是具备为车企提供包括硬件、软件、传感器系统、云端数据在内的全方位服务能力的。 但问题在于,当下谷歌在自动驾驶的推进上,却总是给人棋慢一招的感觉。作为带起这一轮自动驾驶风潮的企业,谷歌的无人驾驶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其在推动无人驾驶技术从实验室的象牙塔面向商业落地的进程并不理想。其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也陆续爆出高管离职、进展不利、缺乏合作者等等不利信息,其在当下并没有建立起一个广阔的联盟。而在成立独立公司Waymo之后,谷歌的无人驾驶项目也并没有进入加速度,对于谷歌汽车的形态、运营模式、商业化时间表,截至目前,谷歌并没有明确的答复。在业界看来,谷歌已经从先发制人变为迟缓落后。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从目前状态来看,在自动驾驶上,谷歌似乎并不愿意将其过早开放,而是欲求打造属于自身的软硬件一体化能力。虽然其曾表示在未来将为车企提供自动驾驶系统和平台,但是截止目前,谷歌在自动驾驶上的全方位服务能力并未全部对外开放。 英特尔:作为在计算能力占据鳌头的企业,面对自动驾驶汽车所需要消耗大量计算能力,生成的海量数据在云服务、与互联网连接的数据中心进行处理。英特尔也嗅到了强烈的商机,近几年,英特尔开始大举投入智能汽车领域。通过自身的计算能力和大举的投资收购,当下英特尔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动驾驶全服务能力布局,其拥有硬件平台、软件平台 Intel Go、云端数据和计算能力,而在收购Mobileye之后,又进一步的补足了其在传感器系统的布局。综合来说,英特尔已经具备了形成自动驾驶通用平台的能力。 百度:作为人工智能四巨头之一,亦是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较早的厂商,在全方位服务能力上,其实与谷歌有着非常多的相似之处。百度也在人工智能软件、传感器系统、云端数据能力和高精地图服务上占据业内领先地位。但百度与谷歌不同的一点在于:百度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落地上,从目前来看,走得要比谷歌顺畅。 百度通过“借力产业合作+资本投资布局&领先技术收购+底层驱动角色定位”三位一体模式,在自动驾驶领域建立起来了一个从上游核心供应链(诸如提供计算能力的英伟达、英特尔到博世,感知能力的Velodyne LiDAR、xPerception)到直面消费端(传统车企、初创公司)在内的广阔朋友圈,使得百度自动驾驶服务能够植根于传统车企。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百度已与超过60家车企展开战略合作,其解决方案(L3)已被配置于200多款车型上。 三、打造自动驾驶生态圈,只争朝夕 通过上述盘点,可以看出,百度、谷歌、英特尔这三家企业在自动驾驶领域,从布局、实力来看,可谓是三分天下,其都具备了为车企提供全方位一条龙式服务的能力,甚至在未来自动驾驶开放生态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也很可能将是这三大家之间的竞争。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