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叶跟大家分享一个喜讯,我的作品《发光的乌尤尼盐沼》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选中成为4月17号的天文每日一图 (APOD)。这是我第一张登上APOD的作品,也是达成了我的一大梦想。
听说叶姑娘收到NASA私信后大吃一惊,第一反应就是跑去自己Facebook上删了一大堆“嘻嘻嘻哈哈哈我家猫猫可真蠢呀”的状态…… APOD,即天文每日一图(Astronomy Picture of the Day)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密歇根科技大学提供的一个网站,成立于1995年,从1995年6月16日起的第一张开始,每天提供一张宇宙不同的影像或图片,并由专业的天文学家写上一份厄要的说明为其特色,带你遨游迷人的宇宙。 而这张作品能够登上APOD对我来说也算是个惊喜,因为如果不是因为荷兰艺术家埃舍尔的启发,它可能还会静静的躺在我的硬盘里或是成为一张作品中的一个小部分。 今天小叶就跟大家分享下这张作品背后的故事和思路。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查看今天NASA天文每日一图的原链接。 这张照片拍摄于2月23日凌晨的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沼。素有“天空之镜”美名的乌尤尼盐沼在2月底即将它的迎来旱季。不少地方的雨水已经干涸,露出了盐沼本来的模样。干燥产生的裂纹呈现出规律的六边形,远处县城的光污染带来了轻微的光源,即便在那样没有月光的漆黑夜晚,也能看到地面洁白的边缘和纹理。 然而你可知道,这张照片刚拍出来的“素颜”原片,是这样的——
这是这张照片原来的样子,使用6d改机和适马20mm 1.4镜头拍摄。曝光20秒,光圈2,ISO 4000。 那么为什么说这张作品是“偶得”呢?因为在前期拍摄的时候,我是想通过拍摄一个360度的小星球表现乌尤尼盐沼干涸后的盐碱地面。这张照片只是这组照片中的一张。
就当我浏览照片准备处理的时候,跟我一起看过埃舍尔展览的默老师(吃货研究所的作者@默识先生)提出这张照片从构图到地景都很像埃舍尔早年的作品《发磷光的海》,可以将这张照片以此为灵感,开奖,后期修成发磷光的猎户座照片。 可能部分朋友对埃舍尔这个名字比较陌生,但他的作品却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埃舍尔独特的风格和对空间、图形巧妙的构思,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很多电影和海报也借鉴了他的画作为灵感来源。
<M.C. Escher — Life and Work>
<M.C. Escher — Day to Night>
还记得大学的艺术史课上老师第一次讲到埃舍尔,正在打哈欠的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去年正巧赶上了他的展览,印象最深的不是他的经典作品,而是这幅不那么出名的《发磷光的海》。在这幅石板画中,埃舍尔突出了著名的北斗七星和海水中发光藻的磷光——
j2直播,是如何摇身一变登上NASA网站的" src="http://www.wzatv.cc/atv/uploads/allimg/170420/0UH2TA_0.jpeg" /> 《发磷光的海》 北斗七星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大熊星座的一部分,在北半球的夜晚,他几乎一直都挂在天上。
而磷光海,也叫做荧光海,是指在某些海湾里聚集的鞭毛藻(dinoflagellate)等类似生物发出莹光而照亮海湾的现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猎户座也是我们熟知的、非常有代表性的星座,几乎可以说和北斗七星一样有名。而泛着白光的盐湖地面,又像是埃舍尔笔下幽幽的蓝色海浪。 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把这张原本应该躺在我硬盘里沉睡的照片打开,开始了后期的过程。 为了复刻《发磷光的海》这幅作品的基调,我在ACR里将照片的饱和度降为最低并加强对比度。
因为天空部分的星点过多,不能突出猎户座本身的形状,所以继续加大对比度制造出夸张的效果。
这样看来照片的下半部分就黑漆漆一片了,这时候我们给这个图层添加一个蒙版,隐约去下半部分。
这样整张照片的样子已经很接近《发磷光的海》的原作,后期通过加暗角加质感锐化地面的工作后,这幅作品就完成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