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视频类这些做号者的操作手法,与图文类做号者的做法并无太大的差异。除了单打独斗,一些升级版的做号者几个人形成团队或者公司组织,他们手头掌握多个号矩阵,不求质,但求人海战术做出上百万的点击量,以此获取平台补贴。据业内人士透露,北京附近某个城市有个做平台号的公司,有近百名员工,平均每天出几千篇文章,单个平台每天阅读量1000万,虽然被平台封杀了旗下上千个违规账号,但其生意却似乎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头条的版权应对与隐忧 经过与传统媒体的一番缠斗,今日头条在版权方面也做出了一些预备动作,但其成效如何,值得观察。 其在版权方面的首个动作,是引入版权保护系统。自去年以来,今日头条把更多的资源向短视频倾斜。据头条方面提供的数据,今日头条上视频资讯的日均播放量超过12亿,比2015年增长了6倍,超过文图资讯日均11亿次的播放量。如此多的视频内容,如何保证不会出现版权问题? 据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赵添今年1月在新榜大会上透露,2017年头条号将启动Content ID 视频版权保护系统,即该系统将接入视频版权内容,包括综艺、影视剧、MV等。该系统可以在每段视频上传时,将它们与源片库中的作品进行比对,如此就可以发现那些侵权的视频。 计划虽然很美好,但这套系统真的能顺畅运转吗?读娱君认为,很可能跟工业企业那些污染大户花费巨资安装的排污装置只是摆设一样,这套版权保护系统难以起到设想的作用。首先,该系统接入所有上述版权内容得逐个跟版权方去谈,版权方是否愿意提供内容接入?今日头条是否愿意提供某种激励机制?如果没有激励,版权方可能并不愿意劳神费力接入这个系统。 其次,这套系统如果昼夜不息地运作,去试图发现侵权视频,其服务器运行本身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鉴别、通知视频制作者都需要时间成本、沟通成本。最后,也是最要命的是,如果这套系统真的运作起来,可能目前短视频内容库里面很大部分视频都将被认定为侵权,都得面临下架,如此一来今日头条主推的短视频战略可能陷入尴尬局面:没有海量的视频流带动,就不会吸引广告主投放广告,商业变现也就无从谈起。 第二个动作,是购买优质版权。今日头条意识到其目前的图文、视频类内容多是恶搞等质量较为低劣的作品,开始加大购买版权的力度。今年3月份,今日头条宣布购买中超未来3年的短视频版权,另外还有体奥动力版权期内的中国之队、德甲、足协及超级杯的比赛版权。但长期贴上内容搬运工标签的今日头条真的会花费重金去不停地买买买吗?在拥有版权内容方面,今日头条要与BAT等竞争,恐怕有些吃力。 先看在短视频领域与其竞争的腾讯,其依赖天天头条与近期收购的快手围堵今日头条,两者可以依赖腾讯视频大量的购买的版权;阿里系的UC与专门发力短视频的土豆,有优酷等版权资源可以利用。而在短视频的其它竞争对手方面,直播,梨视频有全球独家拍客网络生产的独家视频内容。秒拍由于和微博的战略合作关系,一定程度上有社交属性,因此有强烈的UGC属性。可见,版权是今日头条的一个短板。 其三,今日头条与内容方展开版权合作。如去年奥运期间,今日头条与央视在短视频等方面合作,共进行了超过100场直播。更早的2015年,央视新闻就开通头条号,借助今日头条的机器算法来吸粉。但央视愿意与头条合作,是建立在头条目前在业内的领先地位上的。但在目前流量红利逐渐消失,包括BAT巨头都纷纷加大内容分发领域的竞争力度,一场围剿今日头条的战斗已经打响。 发力内容背后的逻辑是,人们意识到,现在的流量入口是内容。用户在何处消费内容,流量就在何处,商业变现的机会也随之出现。腾讯除了有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还购入快手,入股知乎;曾经以搜索独占PC领域内容分发鳌头的百度,如今也推出百家号,其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就组建了超过百人的团队,而其技术上的优势或许足以碾压今日头条引以自重的机器算法。阿里则将UC订阅号、优酷自频道账号打通统一升级为大鱼号,并将扶持额度从10亿升级为20亿。 从上述三点来看,今日头条在版权应对方面的力道算不上很足,版权资源的“板凳”深度不够,护城河挖得不深。 因此,今日头条虽然再传融资10亿美元,但百亿美金估值光环下其实有诸多潜在的忧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