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趋于缓解的乐视资金链危局,在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撕破脸皮倒戈一击之下,引发的诸多蝴蝶效应或将让乐视陷入更大的深渊之中。 4月17日晚间,刚刚加盟雷军创立的顺为基金没几天,周航就用一封怒揭“乐视挪用13亿资金”黑幕的公开信引爆了整个业界。随后乐视官方一份公开声明追至城下,将周航该行为称之为“现代版农夫与蛇”的故事,同时对以易到用车名义贷款14亿元之后抽走13亿元的之举做了解释。双方互怼谁是谁非一时让业界难辨真伪,但周航与乐视双方均确认的一句话,却有可能将已经面临诸多风险的乐视背上“骗贷”的名声而置于更大险境。 口水战之外的法律责任 在双方昨晚各自的口水之中,均将易到用车做砸的责任推到了对方身上,而争执的焦点则是,乐视是否有权利将通过易到名义获取到的14亿贷款抽走用作其他业务。对此网友的态度大致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如果当初这笔贷款乐视高层和周航都事先知晓用途并且签署了协议,则乐视并无责任;另一派认为,直播,行业内的潜规则让乐视和周航当初达成了某项约定,但很可能是事后乐视并未兑现,同时让周航背了黑锅,这自然引发了周航的不堪忍受怒揭黑幕。 “这声明真有意思,易到贷款困难,然后易到贷款14亿,其中13亿给乐视,明知道别人贷款困难还搞走13亿,怎么越看越像乐视贷款困难找易到帮忙贷款或者就是易到贷的款被挪用了呢。”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双方此次争执的事件。 实际上,无论哪种说法是真相,不容回避的更严重结果是接下来的一幕。有法律界相关人士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评论称,双方互怼的最严重后果是,如果事先没有具体的协议通报相关贷款银行,则不管双方谁有道理,均存在着“骗贷”的严重行为,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 目前多方都能够确认的信息是,此次贷款14亿元,易到用车是贷款主体,乐视控股为其提供了增信。而是否存在“骗贷”行为,要看原来的贷款合同约定,如果当时与银行合同约定这14亿元贷款是易到专用用途,即乐视为挪用贷款资金行为。而如果与银行合同约定就是1亿元给易到,13亿给乐视汽车,那么这笔贷款就属于合法贷款。 相关知情人士又表示,按照目前的贷款监管政策,银行不可能允许一个公司贷款以后给另外一个毫不相关的公司来使用,因为此举会急剧扩大出借方的业务风险,因为银行此时无法审查贷款的真实用途和流向,在这种情况下,贷款银行很可能会紧急核查这笔贷款的真实流向,并且迅速抽贷,如果不能够抽贷,将会第一时间申请和执行资产保全。 对于多次靠贷款和股权质押来获取现金流的乐视来说,如果此次被证实是骗取或恶意挪用银行贷款,则乐视所担保或作为贷款人主体的金融负债产品全部将进入银行体系的“黑名单”,不仅今后再次贷款难上加难,还会被已经发放贷款的多家银行要求抽贷和提前赎回,乐视本就十分紧张的现金流危机不但无法缓解,还将进一步加剧滑向深渊。 4月18日清晨,在得知易到用车13亿贷款资金已经被大股东乐视挪作它用后,数百名易到司机集体涌入易到总部“挤兑”提现。据腾讯科技记者现场证实,尽管整个大厦有3部电梯,但“等了6趟才挤上去”,而易到用车QQ群里,有不少司机都在倡议大家不要再接易到的单子,并且尽早将自己的钱提现。 不仅如此,出墨君还在其他渠道了解到,比司机数量更多的是当初受到易到充值返现广告吸引而大量充钱进去的广大乘客,这部分乘客端充值总金额超过了60亿元,本来就在抱怨“约不到车,用不完余额”的乘客们如今听到了这些消息,也都在人心惶惶地寻找解决途径,其中不少人也正在发起集中维权事宜,乐视和易到接下来面临的或许不仅仅是司机们的“挤兑”问题了。 深层内幕超乎想象 在司机和乘客们争先恐后“挤兑”的同时,有媒体也传出了另一个版本的声音,认为周航此次不顾情面的揭开乐视系旗下运营内幕,与当初乐视承诺的7亿美元“现金+股票”的收购约定尚未兑现有关,在周航已经离职的情况下,“乐视也只兑付了易到30%的现金”,或许经过多次沟通无效并且背了诸多黑锅,这才让周航最终决定愤而出走。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