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商家与用户之间是弱连接,一旦用户离开超市,商家很难再召回用户,更别提如何进行二次营销。现在用户只要在线下单或关注某个商超,就能及时获悉商超的各种促销与商品推荐信息了,这对于商超而言是颠覆性的体验,等同于让“门店”开在手机上,直播,同时又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所以商家只要用心的经营好服务,产生口碑效应,粉丝沉淀会具有复利价值,随着时间越久,你所积累的忠实用户也越多,收益也越高。 正是基于“零售赋能”的三板斧,京东到家已升级为基于流量、效率、用户运营多维度的综合赋能体,全方位的提升商超运营效率,也更好满足用户在消费升级之下的各种需求。 未来发展的深入思考 在商业模式与路径设计上,京东到家巧妙的设计了两层的运营杠杆,对未来的快速规模化有极大的帮助。一层是赋能线下传统零售,相比盒马鲜生的自营模式要轻许多,将传统零售的门店位置、供应链与品牌优势发挥到极致,自己专注于流量、效率与用户运营等核心环节,有利于迅速实现规模化扩张,不用像连锁品牌的扩张模式,一家又一家辛苦的开店,而是在海量的线下店中精选优质的合作伙伴赋能。另一层是采取众包的物流配送网络,这是一个非常低成本、高效率、高服务质量的方案,通过严格的人员审核和培训机制,再加上评价体系,用各种规则去确保商品的安全,及时送达和服务的质量,也很好的解决了订单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弹性运力问题。 同时,相比外卖模式,京东到家的壁垒也更高。因为外卖业务,核心是地推发展用户和商家端,并建立配送运力池,但它对于供应链的改造和效率提升帮助非常有限,而京东到家真正的“护城河”是对商超运营的全链路效率提升,这是两者最根本性的差异。这就意味着未来外卖巨头要想切入到商超配送领域的门槛会很高,难度很大,反而京东到家去渗透其他衍生的同城配送物流场景会更具有优势。 达达-京东到家CEO蒯佳祺 最后,企业发展最为关键的还是人本身,笔者以为CEO的格局与认知高度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京东到家的创始人蒯佳祺也是我的好友,他曾有十年丰富的物流供应链经验,毕业于同济物流本科,麻省理工物流工程硕士,在麦肯锡做物流业的咨询项目,在硅谷的艾瑞克做供应链的产品经理,之后又连续三次创业,第一家移动广告公司易传媒被阿里收购,第二家安居客,他负责产品技术和市场运营,后来也被58同城并购,而达达是其第三次创业,通常创业老兵的经验与成功概率都会高一些。 结语 正是基于赛道风口、商业模式的双层运营杠杆、对零售业的全链条赋能,更有竞争壁垒,以及优秀的团队构成,京东到家才能逆势18个月完成7亿美元的融资,甚至比许多的IPO公司融资能力都要强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