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日早上,我们为你带来这份精心准备的「开氪小报」。我们将从上一周5个「开氪」专栏十余篇精彩文章中,为你摘出「5个1」:1个概念,1组数字,1个观点,1个公式,1个问题。 enjoy~ 整理 | 开氪团队
一组数字 「42年,第二位,37.91%的市场份额」 刚刚过去的4月4日是微软公司的42岁生日,我在那天发了条朋友圈: 微软42岁了,股价也到了历史新高,但是它已经不再是一家能够影响全局的重要公司。
微软上市以来的股价走势 恰好在同一天,网站流量分析公司StatCounter发布了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Android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达到37.93%,而Windows为37.91%,首次降至第二位。
StatCounter发布的2012年3月-2017年3月全球操作系统市场份额 这不是一份操作系统保有量的市场份额数据,这只是基于对全球250万个网站所记录的上网设备的统计而得出的操作系统市场份额,换句话说,这个数据反映的是,在全球活跃的上网设备中,Android已超过Windows成为第一大操作系统。它不是各操作系统真实装机量的统计,但它证明了一个明确无误的趋势。“仅仅5年前,Android设备的网络使用份额还只有2.4%,”StatCounter的分析师说,“微软的统治结束了。” 来自keso专栏《keso的互联网洞察》 文章《微软尚能饭,但已老去》 1个概念 「低价的飞轮效应」 简单解释一下亚马逊的飞轮效应。在其零售业务上的表现是:价格优势能带来更多用户,进而带来更多销售量;这使得亚马逊能对供货商有更多议价权,也能说服让更多第三方供货商在其平台上销售;货物的丰富性又带来更多的用户,循环往复;另外,越来越多的用户和供货商以及因此带来的交易量,使得亚马逊的固定成本例如仓储和网站平台都能达到最大效用。 但 Uber 的低价能带来飞轮效应吗? 做个比较好了。亚马逊海量的用户赢得了挤破头想要进来的供货商,但Uber的用户却无法为Uber带来更多的司机,Uber常年需要用现金奖励这种方式来赢得新司机;亚马逊的海量用户也能让供货商心甘情愿地在亚马逊的平台上投入精力优化自己的商品展示,但 Uber 让司机自发工作更长时间的能力却有限,现在甚至到了需要用心理学行为学的方式来诱导操控司机行为的程度;亚马逊在扩张时除了语言的障碍之外,基本没有地域的限制,在旧金山的人也经常会买到发货自中国深圳的商品,但Uber每进入一个城市都需要配置一套人马,一个个去攻城拔寨。 而且,亚马逊规模的扩大看起来让这个游戏中的每个人受益,用户自然很开心,例如我就很高兴能在亚马逊上从办公用品到生鲜都一站够齐;供货商虽然开始不高兴,但他们现在觉得虽然利薄,但可以多销呀。现在,这种规模效应惊人,在美国,除了化妆品零售和生鲜,其它品类几乎都已被亚马逊拿下了。 但Uber现任并没有得到这样的效应。大多数司机,以及在本地打Uber通勤的人,都并不会直接受益于Uber在另外一个城市的扩张;Uber用户的增加,似乎也没为Uber带来剧烈的成本节约。 来自徐涛专栏《硅谷早知道》 文章《Uber在做的是个好生意吗?》 1个观点 「知识经济的本质是情感消费」 事实上,中国特色的“知识经济”带有极强的地域色彩,由于网络是我们唯一可以比较容易取得信息的渠道,加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习惯在网络上搜索信息和付费的习惯。同时,当下的消费者对于信息品质优劣的宽容度也比较大。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