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第二章的总结,具有一定资源优势的玩家都可以制定出符合自身优势的发展路线图,在知识行业内获得“立足之地”。但这不是终点,下一个很自然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大? 虽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古语,但谁又不想“稳坐头把交椅”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知识付费之树本身天然地具备“平台属性”,这种属性背后隐藏着的“赢家通吃”的诱惑又有谁能抵御得住呢? “平台属性”与“赢家通吃”之间的关系有比较多的著作中都有论述过程,在此向大家推荐《平台战略》一书,非常精彩,也很易懂。(PS:没有收广告费~) 事实上,通过第二章的经验“立足”后我们想要超过同仁,还需要回归第一章中对知识付费本质的讨论: 根系须深且广——寻找数量更多、预算更大的心理帐户 茎部须稳中涨——订单数量和总金额需要以重复购买为核心支撑 叶簇须常更新——通过更新保持吸引力,并通过先进的专题内容或知识体系吸引用户 我们把这些推论用回到知识付费本身的业务指导上来,如下图所示:
知识付费的制胜路线 纵向上——不断提升用户价值,需要我们不停地发现用户的心理帐户,并尽可能多地去争取这些用户的心理预算。例如我在得到中订阅的《五分钟商学院》,它就是我“无处安放的”教育预算被得到App吃掉了。 横向上——在保证重复购买率的同时,还要注重提升本产品(平台)对用户的绑定强度,这就需要我们在内容上落实多线作战的策略: 知识点类的产品主打重复购买,如钛媒体Pro的创投数据和创业死亡案例。事实上,罗辑思维等的图书电商也是从这里开始发力,并逐步走上正轨的,因为此类业务最接近知识付费的本质逻辑; 专题类的产品主打客户单价与长期可用,如知乎的盐系列等; 知识体系类的产品主打用户长期绑定,如《五分钟商学院》、《好好说话》等。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