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 9 月 10 日,在 iPhone 5s 发布的当天,一段积木手机(Phonebloks)的概念视频时在 YouTube 上火了起来,不到 24 小时播放量就超过了100万。 很快,手机模块化的概念让整个手机行业都为之兴奋。就像今天的曲面屏和折叠屏手机,模块化手机在当时一度也被视为是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 谁曾想,短短几年间,模块化手机就已经书写了一部“罗曼蒂克消亡史”. 模块化手机:从入门到放弃 手机模块化,简单来说就是用户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对智能手机实现 DIY 组装。这个概念背后承载的,不仅是“减少电子垃圾,构建硬件生态”的美好愿景,还有掀起智能手机新一轮革命的野心。 尽管 10 多年前在索爱和诺基亚中就出现过模块化的雏形——通过自家数据线接口即插即用的外接摄像头配件。但模块化手机开始为人所熟知还要从 Google 2013 推出的模块化手机项目 Project Ara 说起。 (Phonebloks 概念视频) Project Ara 项目的前身其实是积木手机(Phonebloks),这个概念最初是荷兰设计师 Dave Hakkens 提出,后来被摩托罗拉采用。负责 Project Ara 项目的其实就是当时还在 Google 旗下的摩托罗拉,其最初设想的模块化能实现手机全系统的模块化,就像组装电脑一样,最终成为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随意变换组件的设备。
(图自:The Verge) 但随后等待 Project Ara 的却是研发迟缓、多次跳票、 首席设计师和技术主管相继离职,期间摩托罗拉还被 Google 转手卖给了联想,尽管 Project Ara 项目仍被保留,但产品仍迟迟未能面世。 在去年 9 月, Google 正式砍掉了 Project Ara 项目,其官微上最后一条 Twitter 是转发《连线》杂志的一篇文章,题为《Project Ara 上线:Google 的模块化手机已经准备好了》,令人唏嘘。
同样放弃模块化手机的还有 LG,不过 LG 比 Google 走得要远一些。在去年的 MWC 大会上, LG 正式发布了 2016 年度旗舰手机 LG G5。G5 采用了模块化机身设计,手机“下巴”位置为可拔插的接口,可以根据需要更换不同模块。
(图自:Geektimes) 也许是有 Google 的前车之鉴, LG G5 的模块化部件只有有 Hi-Fi 音频模块和自拍手柄,较为保守,相对保证了机身的整体性。但这样的“折中”设计让这款模块化手机显得有点鸡肋,起码消费者是不买单的,LG 将整个 2016 年的 G5 销量目标制为 1200 万,但是目前连一半的销售量都没达到,LG 手机业务在去年第三季度更是亏损 3.81 亿美元,创下历史亏损记录。 在LG G5 销量遭遇滑铁卢之后,LG 高管 Skott Ahn 在 1 月的 CES2017 消费电子大会上也透露将转变设计思路,不再坚持模块化设计风格。 其实索尼、中兴和小米前几年也发布过模块化手机的概念图,但都是只闻雷声不见滴雨。目前了国外少数创业公司,前仍然在模块化领域奋战的,也只有被联想收购的 Moto Z 了。
(Moto Z 的魔眼哈苏拍摄模块,图自:数字尾巴) 尽管配备了哈苏镜头和投影仪等 Moto Mods 扩展模块,并打出“重新定义模块化”的旗号, 但 Moto Z 全球销量也只有 300 万,比 LG G5 还要惨淡,而其中只有一半是跟 Moto Mods 模块捆绑销售的,远未到能和苹果三星等主流手机品牌抗衡的地步,其“引领未来手机的趋势”的口号也可能只是口号了。 为什么模块化手机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理想中的模块化手机,能像组装电脑一样根据用户需求更换各种核心组件,而组装电脑以配置灵活、价格低廉等众多优势,曾长期占据电脑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但为什么这样美好的事情不能在模块化手机中实现呢?
首先,手机模块化不能像组装电脑一样仅通过更换硬件就能实现,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模块化设计和电脑组装的支持标准和硬件架构不同,电脑组装支持的是业界统一的标准,而模块化设计目前还达不到,Google 和 LG 这些公司使用的都是自家的规格和连接标准。智能手机要实现模块的标准化,其背后的技术难度其实不小,需要在软硬件层面以及操作系统均达到适配,并形成统一的接口协议标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