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祥西”创始人徐飞(左)、方照(右) 文 | 铅笔道 记者 郝陶锐 ?导语 2015年4月,经过半年多调研,徐飞和方照正式创办“禾祥西”。他们希望通过物联网、精细化种植等技术,高效率生产优质小番茄,并通过互联网运营手段,打造“禾祥西”小番茄品牌。 他们租下100余亩田地,建起“锯齿型”大棚,并利用“甜酸比”概念,通过数据模型与中央系统控制种植条件。由此培育出的小番茄皮薄水足,与传统小番茄相比,甜度(以蔗糖为基准的相对值)高出4~5,维生素、矿物质等指标高2~5倍,产量则高出两倍。 目前,开奖,“禾祥西”项目净资产在3000万元左右,旗下小番茄共有五个品种,其2.0版本将于本月下旬上线。
注: 徐飞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一口回忆引发再创业 “早知道这么难,我们可能不会做这个项目。”徐飞半开着玩笑,谈起了创办“禾祥西”的前因后果。 2014年10月,他刚从厦门大学毕业,已是年营收900万元的创业公司老板。上学时,他和学弟方照通过为大学生提供“一站式数码科技服务”,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但徐飞认为,大学生创业要走出学校。“学校就像一个襁褓,而我想在更大的范围里做生意。”于是,他开始筹划第二次创业。 这时,他想起在校期间认识的一位方教授,其拥有独特的非转基因小番茄培育技术,徐曾在实验室尝过一次,口感“前所未有”。“但这项技术最终只以论文、科研成果形式的形式呈现,没有落地。” 从农村走出来的徐飞不由得动了心思,能否用互联网改变农业? 他和合伙人方照,在母校的芙蓉湖畔谈了谈。他跟方讲起小时候,“青山、绿水,爷爷种的西红柿咬一口贼好吃”。 两人合计,团队是现成的,也有互联网创业经验,“不怕操不好盘”。 于是,他们一边和方教授联系,探讨“产学研”结合的可能性,一边着手调研。二人花了半年时间,熟悉政策、了解行情,收集国内外农业技术资料,走访了数个高新农业技术企业。 过程中,他们发现,“智利有车厘子,新西兰有奇异果”,但国内的水果品类里,缺乏世界性的知名产品。 不仅如此,农产品还往往缺乏品牌,除了褚橙之外,大部分都以产地作标识。“像五常大米、洛川苹果、平和蜜柚,这是很原始的做法。” 且在农业的上游生产环节,高新科学技术尚未进入。“农民大多靠天吃饭,农产品供给不稳定,对市场行情十分依赖。” 适逢此时,国家出台一系列“互联网+农业”的扶持政策文件,强调加速现代农业建设。这给了他们一针强心剂。
◆“禾祥西”团队 徐、方二人一致认为:十年以内,国内农业将实现升级转型,消费者会更加关注食材的健康、安全和营养,农产品的发展重点将由增加产量变为提升质量。 他想,如果能从配料、水肥到产品生产,从种植基地到物流、销售,建成一条龙的纵向产业链,一旦形成品牌,将“具有极强的竞争力”。 2015年4月,atv,徐飞与方照再次合伙创业。 他们以厦门人心目中最小资的街道“禾祥西”命名项目,希望通过高科技小番茄种植技术,打造互联网小番茄品牌,以此传递清新、健康的生活方式。 拼搏8个月却遇寒潮 有此前的创业基础,徐飞对股权架构、团队组建等轻车熟路。可没想到,小番茄还没种,光是租地就快让他们跑断了腿。 由于政府部门在涉农建设方面要求严格,环保、城建等手续很多。而跟村民谈租约、办拆迁、沟通城管的流程则更复杂,“单是盖章就盖了一百多个”。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