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期美国版的《Vogue》采访中,Instagram 一姐Selena Gomez 公开承认,她已经在个人手机上卸载了这个APP。现在Instagram上发布的图片,都不是她本人制作的。她对于目前的状态感到厌倦。为什么这个拥美国最多粉丝的网红,却要退出互联网这个江湖呢? 为何明星网红集体告别? 在中国,Selena Gomez最广为人知的身份也许是Justin bieber的前女友,这个迪士尼动画电影出身的童星,不仅是美国童星中,难得没有长残又成功转型的代表。这使得她在世界上最大的图片社交网站Instagram上,拥有粉丝最多的明星,全世界有超过1亿人在关注她的动态。曾经是前IN一姐的Tylor swift紧随其后,有9300万粉丝,比Selena要少700万。 去年7月份,她在INS上发布的一张可口可乐的广告图片获得了661万个赞,打破了前男友Justin bieber的记录,成为了获赞最多的一张图片。这个记录迄今无人突破。 这样的关注量和点赞量,是每一个明星和网红们梦寐以求的。但似乎并没有给她带来更多幸福感,去年8月,她在INS上发布了一张躺倒在舞台上的照片后,就停止了更新,理由是为了配合心理治疗。 但狂热的粉丝们并没有停止追随的脚步,在停更的几个月中,Selena的INS粉丝继续上涨,直到11月份她再次更新动态时,三个月内粉丝数已经又增加1000多万。 但重返INS后,Selena的更新频率和风格相较之前有明显变化,在采访中她终于承认,现在的账号都交由团队打理,她本人已经从手机上卸载了这个APP。 在中外互联网中,明星告别社交媒体平台已经不是个案。2016年9月,因为乔任梁去世之后网友的恶意评论和攻击,井柏然宣布停更微博,并且清空了之前的所有记录。包括吴镇宇、舒淇、张子萱、欧弟等在内,都曾清空过自己的微博,大部分原因不外乎隐私泄露和网络暴力。虽然他们大部分在短暂离开后,又再次回到微博,一如Selena。社交媒体似乎成了上瘾的药品,让他们又爱又恨,难以离开。 社交媒体成了一种病 不管是明星,还是网红吗,或者商业品牌,他的身价与影响力、曝光率是直接关联的。理论上来说,明星网红们最渴望的就是生活在聚光灯下。但为何越来越多的明星离开社交媒体呢? 首先,不可否认,社交媒体对于明星网红的品牌和影响力传播,都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从而获得了大量关注人气和商业收益。但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深入,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人们对手机和社交网络的依赖,已经严重影响了自己真实的生活。人们的生活已经被电子产品和网络占领。甚至开始让人分裂。 不管是聚会时,还是独处,开奖,玩手机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但同样是玩手机,其背后的动机却是不同的。前者是为了从人群中抽离出来,割裂了与周围人的交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后者是为了与人群和自己的社交关系保持链接,害怕错过或被社交网络关系抛弃。于是这造成了现代人会经常感到孤独,却又害怕被亲密关系束缚。 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恰恰为人们营造了一种幻觉:我们有人陪伴,却时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把握和控制。它看似弥补了人性中脆弱的一面,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满足的人们,可以通过对社交网络的操纵获得快感。但只要从线上世界暂时抽离,人们就会绝望地发现,线上的虚拟和完美的关系或形象,永远无法替代真实的人际关系。回到现实中,发现不管是生活品质,还是人际关系,都没有虚拟世界中的那么美好。这种落差会让人产生分裂和逃避。于是,会促使人更加想回到那个完美的虚拟世界中去。周而复始,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Selena在采访中谈到,在成为INS上拥有粉丝最多的人之后,她感到的不是成就和满足,而是害怕。她时刻担心因为自己不够完美,而被粉丝会取关,也害怕看见不好的评论而遭受打击。为此她每天都要花好几个小时拍照片修照片,发布了更新之后,还要再花几个小时关注人们的点赞和评论,睁开眼后的第一件事,和闭上眼前的最后一件事都是刷INS,“医生告诉我,这已经是上瘾状态了”。也就是说,这是病! 随着科技发展,社会节奏不断的加快,人们的生活对于速度和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内心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似乎只要没有了手机和网络,就会成为被隔离的孤独患者。如同上瘾患者一样无法自控地刷新信息,可以称为这个时代几乎人人都有的时代病。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