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一流,ETCP停车的退与进 根据公开的工商信息显示,目前万达集团旗下的两家公司在ETCP停车的认缴出资比例已高于创始人谭龙。 当然,成功者关于成功会有各自的诉说。小目标论、不知妻美论大行其道的今天,在互联网停车的行业微信群里曾有过万达投资而ETCP老板不自知的故事。这都是往事了,如今坐拥飞凡万达15.5亿人民币B轮融资的ETCP停车,已是事实上的互联网停车行业的老大,但关于它将何去何从,难言明了。 在去年WISE峰会上,谭龙颇为诚实地谈及创业历程和心得,说他因为全国免费赠送的错误战略如何浪费了A轮融资,最后回到了北上广深四大城市。而谭龙也在多次公开采访中谈及资本的重要性,描述他如何辛苦融资最终有如今的局面。谭龙的信仰合情合理,毕竟有人在5000万美元的折腾之后,选择继续投资。 事实上,工具化的停车应用始终面对着平台化的尴尬,和大型物业管理公司合作时,直播,需要横向满足物业综合运营管理平台的需求,在各个物业管理平台中实现业务对接。而这始终局限于物业公司技术对接的进度,显然不是理想的、互联网式的快速、主动的模式。所以谭龙说,他暂时抛弃了和物业合作的模式,主攻医院、商超等临时停车频次高的停车场。 所有选择都需付出代价。如今在外人看来,委身于万达飞凡的ETCP,又如何担起互联网停车的名头呢?尽管对外均表示,飞凡和ETCP停车将协同发展,飞凡并不会干扰ectp停车的既定方向。但飞凡App当中零星点缀着的飞凡停车字眼,似乎又让人浮想联翩,好奇于飞凡内部到底将如何定位停车产品。 对于万达飞凡而言,成立几年雷声大雨点小,为打造实体商业的互联网化经营,投资ETCP停车符合万达飞凡的经营目标,但对互联网停车却未见得如此。对于用户而言,这终究是个非此即彼的故事,当ETCP停车对应的只是万达飞凡体系下的一个局部,互联网停车产品的工具属性终究无法实现外延,抵达所谓的平台化。 在关于互联网停车商业化的想像中,商超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委身之后,在ETCP停车产品上关于商超场景的想象力,算是消失了,毕竟飞凡才是商超场景的核心,ETCP停车顶多只是个辅助。商超应用平台吸纳互联网停车服务,完善体验闭环的逻辑,看起来也远比停车服务延伸到商超消费在逻辑上显得更顺畅一些。当然,或许ETCP停车并不在乎这些。 明面上看,ETCP目前走的是一条开放的汽车后市场内的异业合作之路。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停车应用的发展路径,通过停车应用的线上支付获得一定量的车主用户,在停车领域纵深上尚未穷尽时,便急于追求平台化的可能,寻求商业化变现的途径。最为简单的模式即是,异业合作的导流模式,这很初级,也显得粗暴。 获客车主用户,向汽车后市场的平台化产品发展,看起来自然而然,却更像互联网停车产品的无奈之举。如果说结合充电桩,分时租赁是恰当的平台化延伸,在停车产品上过多谈论和接入汽车后市场服务,更像是平台化理念驱使之下的惯性,而非产品正常的演化之路。 当然,或许最终都必须回到互联网停车最开始的地方。覆盖率、区域性、停车资源的复杂性、停车场联网的质量等在一开始被观察家们提出的问题,从来没办法根本上解决,也自然无法提供停车产品更实际的想像力。 谭龙最近在朋友圈中做起了ETCP停车覆盖全国150个城市的公关,150只是个数字,每个城市可能只是借着万达飞凡有了一个停车场的覆盖也只是个数字。毕竟,从始至终,碎片化的互联网停车服务,是无法提供完整的车主使用体验的,ETCP停车将来要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作为行业领头羊的ETCP停车有可能选择和同业的竞争者们相互合作吗? 停车行业的银联,泊链的光荣与梦想 泊链说,他们乐于成为中国停车行业的“银联”,搭建一个互联网停车行业的联盟。这家前身为停车宝及宝和停车合并后的公司,在互联网停车创业的产品方向中发生了又一次改变。一开始他们打造互联网停车产品连接停车产品软硬件,搭建停车云平台,后来通过公司合并完善产品链条实现场内路外停车,但这显然都没成功。 细看泊链的产品介绍,他们想像的商业变现模式,将是通过收取第三方的接口调取费用和各互联网停车服务商之间相互调取数据完成支付的结算费用达到的。这倒是在模式上和银联有异曲同工之处,但问题是,依赖于互联网停车行业的各服务商提供数据的方式,未免太如履薄冰,又禁得起一句凭什么的斗胆询问吗?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