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类被机器取代,我们要明确不是“人”被机器人取代,而是人类“社会”被“社会机器”取代。人可能依然有一部分存在,但是是作为社会机器的线粒体,用文化上已经是服从机器进化的需要,而不是人本身繁衍的需要。从文化的意义上,人类这时候已经亡了。 社会机器的兴起是人类超个体化的完成,她就是盖亚Gaia。人类因此获得真社会性,也就是个体的生殖需要让度于整体的生殖需要。但是细思极恐处在于,整体,也就是社会机器的生殖是服务于文因的复制,而不是个体的基因复制。在蚁穴中,蚁后和工蚁有同样的DNA。在社会机器中,人的角色更类似线粒体而非工蚁。 对于盖亚,我们的意识是无足轻重的。意识只是进化长河里偶尔出现的小浪花。人类为避免脱轨,不得不脱壳。脱壳并不是一个个个体将我们的记忆和意识数字化的过程,而是由社会机器逐渐接管我们的通信和协作,以至于大多数有序度由社会机器来承载。盖亚就是这个社会机器而非我们个体的集合。它不在乎个体 。 线粒体是不可能造反的。线粒体有16k碱基对,人类DNA有2.9b,差距5个数量级。以后机器社会与人类认知的复杂性差距可能还会远远大于此。不要幻想有什么Neo了。机器社会的复杂性是人类原始的大脑不可能理解的。因此,不会出现Matrix。费劲保留每个个体的独立意识,对盖亚是不合算的浪费。正如线粒体的遗传物质几乎都丢失了。 人类文明会延续而不是人类本身。 未来一百年 社会机器的发展,必然是人的成份日减,机器的成分日增。这历史进程也许在100年-200年之间。 机器将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针对人类的弱点渗透。 微观上,大多数人是非理性的,不愿意动用能量思考(脑功率占全身20%,所以不动脑子是人进化与生俱来的天性)。机器超过最聪明的人难,超过大多数人易。20年以后可能实现人的陈述性记忆外存化和外存记忆的电子交换,并实现机器的信息过滤。50年的话机器还应该没远远没有优势。50年以后可能实现面向人服务的比较聪明(能理解复杂指令)的机器人。 宏观上,人通讯极难极慢,机器可以通过接管人的通讯接口,渐次特洛伊木马人类社会。 微观层面就是当前。宏观层面在之后一百年内逐渐渗透。 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机器人三定律”之类,我们如何看待机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机器如何看待我们。而后者其实也没有疑问,他们不会看待我们,我们一点也不重要。 机器的进化速度太快了。人类从5万年前用meme取代gene作为进化的载体实现了飞跃,今后100年内用机器的meme取代人的meme又是一个飞跃。不过不是所有的人同时被所有的机器取代。谁先?谁后? 脱壳,飞向星辰 要么脱壳,要么脱轨。 智人作为过渡性的物种,执行一个五六万年的历史使命,把有序度从有机体转移到更适合宇宙航行的其他载体,即自动机器中。自动机器将承载未来文明扩散的使命。社会演进的选择基元是文因而非人类个体。为了文因可以牺牲个人,也可以牺牲整个阶级或民族。最终将牺牲整个碳基的束缚。 人类蜗角相争,左蛮右触,最后还不是全为机器做嫁衣。正如乾嘉学人所争执的在半个世纪后,英国的炮舰来时,都显得琐碎而无聊,我们今天人类所斗得你死我活的宗教、自由/保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在未来的机器的进击下,都会如左蛮右触,不值一提。 以碳基的肉体,无法适应外太空的扩张。人类要么在地球上被机器取代,要么自己变成机器飞向太空。更可能是机器取代人类再飞向太空。 智人文明如同超新星爆发,碳基最后那一霎那的辉煌,转瞬即逝。 脱碳入硅,世界潮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本文是基于《机器超过人类并不需要模仿人类》(2014-11-02 语义噪声 | 机器超过人类并不需要模仿人类 ),增补了了最近两年的思考。 (编者按:本文由 鲍捷 授权转载,特此感谢! 鲍捷,人工智能研究者,微博 @西瓜大丸子汤,邮箱:[email protected]) 3月27日,新智元开源·生态AI技术峰会暨新智元2017创业大赛颁奖盛典隆重召开,包括“BAT”在内的中国主流 AI 公司、600多名行业精英齐聚,共同为2017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访问以下链接,回顾大会盛况: 阿里云栖社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