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用户产生的数据的分析,线上约会服务可以对用户进行更精准的匹配。 刺猬公社 | 黄磊(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博士候选人,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的分校访问学者) 线上约会(online dating)网站和应用总遭人鄙夷。批评者认为,它们无非是提供了约炮的便利,并不能帮人找到长期伴侣。 然而,最近一项来自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显示,相比于十年前,人们现在对线上约会的态度已逐渐变得积极,网络约会只是用来寻找性伙伴的“污名”也逐渐变淡。
皮尤研究中心发布调查结果,59%的美国受访成年人认为线上约会是一种认识别人的好的方式。 2011年,陌陌在中国上线。那时候,我正在香港读传播学研究生,开奖,我的研究兴趣是自恋与人们在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self-presentation)与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 那时候,我对传播学理论的认识还停留在“使用与满足”、“沉默的螺旋”、“议程设置”上,对于自我呈现的认识也只是高夫曼(Goffman)的那本人人都要引用的专著。 陌陌的出现让我开始关注线上约会,虽然它没有给我一个完美的恋人,但却引导我进入传播学里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领域:以电脑为中介的传播(CMC,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或者网络人际传播。
黄磊在宣读学术论文(图片由黄磊提供) CMC环境的一个特点是人们可以选择性地进行信息的展现和披露。 线上约会也是如此: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放在自我简介里?展现自己性感还是温柔的一面?挑一张专业还是随性的照片?人们似乎要面临无数个选择。 CMC学者Amy Webb发现,虽然写上个几百字会让人感觉很聪明,但人们平均使用大概90个字的自我简介;女性会使用略微性感的照片,而不是穿着高领毛衣的优雅照或者和狗狗的可爱照片。
来自Amy Webb在TED演讲时的PPT 作为较早期研究线上约会的CMC学者,Jennifer Gibbs发现,Match.com的用户中,以寻找长期交往对象为目标的人,会有意识地揭露更多的个人信息,更真诚,但是内容并不一定会更积极。 受到这个研究的启发,我开始研究中国的线上约会。与很多关注异性恋线上约会的研究不同,我选择关注男同性恋线上约会。 2012年,我进行了一项中国男同志在Jack’d(美国的一款同志线上约会应用)上自我呈现的研究。 在2013年在的美国传播学年会上,我有幸认识了Jennifer Gibbs,后来她成为了我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访学的导师。 除了研究“选择性的自我呈现”,CMC学者也关注人们是怎样核实信息的真实性的。 在个人资料里撒谎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Jeffery Hancock, Catalina Toma和Nicole Ellison的研究表明,在接受问卷调查的纽约线上约会服务使用者中,有80%的用户在年龄、身高和体重三项中至少一项撒了谎 。 有趣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杜撰都会被认为是撒谎。只有提供的信息过于夸张,超过了一定限度的时候才会被认为是撒谎。比如,比真实身高高0.5英寸(大约1.27厘米)以内是可以接受的。 如何确定个人资料的真实性 Jennifer Gibbs和其他几位学者发现,线上约会的用户会使用一些方法来增进对聊天对象的认识,包括在聊天的时候谈论对方个人资料里的内容,或者Google这个人等等。她们把这种行为命名为社交三角验证(social triangulation)。 Jennifer的发现说明,人们在使用线上约会的时候,需要一种身份验证的机制。如今一些线上交友应用提供的绑定其他社交应用的服务,就是其中一种。 男同性恋在线约会应用Aloha和Grindr支持绑定Instagram,有的线上约会应用甚至必须使用现有的社交网站账号注册,比如Tinder。 Joseph Walther和Malcolm Parks的担保理论(warranting theory)认为,形成印象的线索来源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