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便利店通常有2000-4000个SKU,一个品牌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几十到一百不等,所以品牌基本没动力去独力支撑一家专卖店,宁愿忍受终端渠道的层层盘剥,接受与真实消费者的割裂。但自动售卖机貌似提供了个好机会,帮助品牌更小成本做品牌展示和直接销售——离用户更近,并直接积累销售数据。是5平米还是20平米,是立式的柜子还是walkin的小空间,形态不重要啦。 自动售卖机看起来是个好生意,但什么样的品类做自动售卖有可能赚钱呢? 自动售卖设备的核心逻辑是把可交付产品或服务的最小单元尽可能多地铺设到合适的场景和用户中,高效地获取自然流量/被动流量,换句话说,自动售卖的奥义在于供给推动需求 (推广共享单车,无论是投放搜索广告还是公交站牌广告,都不如真正摆放一辆在用户面前),也正是因为这样需要短时间内规模化的供给,这是资本能够帮的上忙的事情。基于被动流量这点,自动售卖最好的品类是可以让用户看到就想要、不需思考就可以决策的,也称为提示性消费类 (相反,不适合的品类是计划性消费类),比如食品饮料、娱乐杂志。品类选择的第二个维度是单元经济模型,需要这个品类较高的客单价和毛利空间,来覆盖机器折旧、租金和人工维护的成本。 以下提供一些通常VC会关注的核心指标metrics作参考: 1、硬件单位成本 如果你是一家消费品牌的负责人,一个亿的年销售,单价100,销售100万件可能要好于单价1000,销售10万件,因为在一个市场中,品牌用户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你能渗透更多的用户,就更能获得品牌忠诚度。所以映射到自动售卖设备,如果一个设备在联网可运营的情况下单价尽可能低,就能用同样的成本铺设更多的单元。 2、销售利润(=销售额-交付成本) 销售标准流通品 (预包装的快速消费品)提供了便利,但运营商可能赚不到什么钱。一瓶饮料5元钱,atv,如果一天机器日销售额不超过100元,30-35%的毛利空间下也就将将打平人力运维补货的成本,点位租金要收回来得努努力。而选择非标准品如橙汁、咖啡,或者干脆服务业态如迷你KTV (可变成本忽略不计,按闲时忙时动态调价),一是单价高、而是毛利丰厚,可能是更好的标的。 3、可运营程度 互联网和物联网能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在于此,直播,一是从商家端来说Iot和简单ERP的使用让库存联网使得补货更加容易、运维联网使得设备检修响应速度提高、销售动态联网使得各个设备的经营情况可监测,而是从用户端来说,冷冰冰的投币体验变成一块可交互可手机支付的屏幕,有更多用户运营层面的玩法。 4、日单量,触达的用户数量(广告价值) 恭喜你,自动售卖机本身经营的业态如果是赚钱的,那我们其实可以想想构建于自然流量之上附加的广告价值,一辆制造成本200元的共享单车每天流转经10个人之手,一台100元左右的充电宝每天流转2次,一台制造成本2万元的饮料机一天售出50杯,每杯等待时间30秒。更性感的是,硬件的铺设场景一定程度上精准选择了你想要触达的人群。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自动售卖设备对于我等社交恐惧患者,另一重意义是减少很多无意义的嘘寒问暖和交互。我满意地抿了一口自动咖啡机端出的热拿铁。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