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述提到的两个阶段中,机器往往都需要一个系统操作员来进行操作,他必须是被某些大的供应商培训过,比如 IBM。但是往往就算这样,人为错误还是在所难免。 计算机时代开启之初,硬件的局限性成为了把用户阻挡在门外的最高的门槛。但是很快,一切都会截然不同。 第二要素:硬件革命推动了用户交互界面的革新 人们可以敲键盘输出指令,不仅如此,你还需要看到你所打出来的内容。一开始使用的是卷纸,后来就变成了屏幕。 迈向低门槛的第一步:摆脱管子线缆,通过卡片和胶带进入到二进制代码时代。 第二步:人们由此可以输出字符,给机器指令,系统中指令可以转化成为电子信号为处理器所用。 于是就在此时,命令行交互方式诞生了。用户可以“实时”地跟软件进行交互。程序变得具有互动性质了。而在这个时间节点上,Multics,UNIX 以及 Timesharing 系统开始变得越来越流行。
但,计算机性能的大踏步前进,硬件性能还在继续飞升。屏幕出现之后,程序员开始前前后后地查阅自己的命令行,进行删除、编辑、或者添加一些文本命令。他们基本可以自行做到测试和修复问题。 编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处理数据也只需要喝杯水的时间就能搞定。固然系统上面还存在着很多非常严重的问题,人们还需要记各种复杂的命令,变量等等,但是,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使用打字机了。 使用键盘,使其成为人与机器互动的入口,正如人们之前开始习惯于报纸和电视屏幕一样。
自此,硬件再也不是阻挡用户的高高围墙,软件第一次真正走向了最广大的人群。 一只小动物让我们向软件“低门槛”走的更近了一些。 你现在可以自主的去设计编辑软件、游戏、甚至是电子邮件。你还要什么呢你说? 硬件本身存在的意义就是用来承载软件的,用户借此可以往机器中输入数据,看到结果。但是不管你跟机器之间的交互方式变得多么容易,命令行仍然是存在的,它本身就不符合人性。你也许会争辩说:它多么高效,灵活,快速啊。这些优点我完全都认可,但是,它对一无所知的用户来说真的是不友好,不顺其人性的。 抽象的概念让人们摸不清方向,什么是“文件夹”?什么又是“目录”?什么是“编辑器”?这些概念在现实世界是完全找不到相对应的实体来指代的。 而一个优秀的用户交互界面,就是要从人们平日里,在现实世界中打交道的物体上入手,使得数字世界中的一切看起来都“显得”触手可及,更加便于理解。鼠标出现了! 紧接着,GUI(图形用户交互界面)应运而生。人们可以通过鼠标点击某个东西,或者拖放某个虚拟的物体来实现指令的输入。“窗口”、“图标”、“文件夹”等等概念塑造出来了一个更加低门槛的世界。这也就是 Xerox 操作系统。
硬件作为一座横亘在机器和用户之间的大山,通过引入键盘,屏幕,而被人们移除。 接下来,软件本身也成为了一个门槛,通过引入图形交互界面,使得门槛进一步降低。 第三要素:易得性 编程以及“Debug”,这些工作变得不再充满痛苦,而且成本也越来越低。借助于光碟等实体,公司能够更容易地去营销软件。因为规模经济效应,硬件也变得越来越便宜。 在 1982 年,我的父亲在自己家中曾有一台 PC,那真的是一件稀罕事。但是,到了九十年代初,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台私人电脑。 就在整个世界都在激烈地讨论着“Ross 和 Rachel 到底是不是已经分手”(经典美剧六人行中的两个角色)的时候,微软公司推出了 Windows 95,Netscape 以及 IE 正式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World Wide Web 时代正式到来。 人们在庞大且陌生的互联网荒原中摸索,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去伸手试探,在 AOL 的聊天室里跟陌生人展开聊天。 这个时候,程序员开始跟设计师一起合作来创造更加优秀的交互界面。而接下来的创新会是什么呢? 向“低门槛”继续行进吧!下一个站点,又回归到了硬件本身…… 当 Apple 第一次站在世界的舞台上,拿出 iPod 和 iPhone 设备的时候,人类与机器的交互就此发生了再次的转变。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