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2017 云栖大会的第一站,深圳的这场云栖大会多少有些为这一年阿里巴巴云计算定下基调的感觉。 在经历了漫长而苦逼的创业与市场教育之后,阿里云过去两年的发展速度和成绩令人印象深刻,已然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全新的义务增长点。这一切放在全球云计算持续升温,中国云计算尤其是公有云市场开始「解冻」以及人工智能全方位立体性地「入侵」各行各业的大背景下,接下来的阿里云走向何方,不仅是摆在阿里云面前一个新命题,也是云计算从业者关注的焦点。 对此,阿里云总裁胡晓明给出了他的「解题思路」:通往智能之路。与这句看似是口号的答案相对应的则是阿里云此次云栖大会发布的新产品和新合作,这一切也构成了「通往智能之路」的三大路径。 路径一:实用化的智能 人工智能毫无疑问是过去一年多来业界最关注的领域,但正如胡晓明在演讲中所言:「居然有人把小孩子的玩具称为人工智能AI.....」这个领域也到了一个「真假 AI?」或「炫技还是实用?」的关键时刻,「所以我们更希望让机器成为人类更好的帮手,解决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胡晓明说道。 这或许可以作为理解阿里云最近一年诸多动作的关键。比如在一年前 AR、VR 火热、几乎三天一个所谓全球峰会的时候,阿里云保持了最大的克制;在半年前自动驾驶再次被全球媒体、资本追捧的时候,阿里云却在杭州推出「城市大脑」——这是一个依托于城市交通,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来全局性思考城市发展的项目。 如果自动驾驶是个点,那么「城市大脑」就像一个面,虽然听起来颇为高大上,但却也是一门苦差事,正如 2016 年云栖大会上王坚博士的那句「正经的玩笑」:「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红绿灯与交通监控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他们虽然在同一根杆子上,但是从来没有通过数据被连接过。」不仅是要解决汽车行驶的问题,还涉及到交通信号灯、道路维护和建设以及城市规划等多个环节。 而如果你再去看此次云栖大会发布的两款新品:ET 医疗大脑和 ET 工业大脑,不难理解这背后对于实用化智能的追求。当下中国医疗的信息化升级已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传统意义上增加医院面积增加医务人员的办法基本失效,需要采用更智能化的方式,以数据智能辅助医生智能、以云端计算辅助或代替本地数据中心的思路,让机器扮演实习医生的角色,实现虚拟助理、医学影像、精准医疗等工作,这正是 ET 医疗大脑瞄准的方向。 阿里云 AI 产品线(部分)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制造 2025 计划的实施推进,制造业正迎来一场新的变革机遇。与以往所不同的是,制造行业的工厂不仅将增加更多技艺精湛的机器人,还将在总经理室增加在产品设计、检测层面的「机器人」,如果说车间机器人之争是工业时代的竞争,那么总经理室的「机器人」则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必须配置,这类机器人可以辅助人类完成诸多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而回报也令人欣慰,比如阿里云在江苏协鑫太阳能公司的实践,通过模型和算法的优化,协鑫的良品率提高了 1%,这在一家销售额超过 200 亿人民币的公司内部,也就意味着上亿的利润。 到目前为止,阿里云已经基于人工智能 ET,形成电商、城市、医疗和工业四大垂直大脑。上述这些领域早前或多或少都已涉及到数据、计算等,但就像胡晓明所强调的,正是这些数据在线后,通过和阿里云的算法平台、计算能力的整合,才产生了可以影响行业发展的新价值,j2直播,由此也进一步佐证了阿里云坚持「让机器成为人类更好帮手」的人工智能价值观。 路径二:普惠性的智能 一如上世纪的电,云计算、人工智能正在成为新的基础设施,也正在成为驱动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但任何一项技术若想成为具有普惠性质的基础设施,必然具有易用与廉价的基本特质。 过去几年,全球云计算市场的市场教育工作基本完成,也初步确立了亚马逊、微软、阿里云、Google、IBM 为代表的云计算大格局,而在以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领域,Google、Facebook、微软先后开源多个机器学习框架,开发者无需过度关注底层技术架构,从而大幅降低了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的门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