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go来了,中国玩家的Take go也来了。机器视觉、深度学习、无线射频、图像分析、感测融合……不明觉厉的黑科技背后,需要探索的是它的可商用价值。 “快猫QuiXmart”(亿百科技)的探索已有两年的时间,旨在推出人店对话的零售客户系统和24小时无人值守智能门店,2014年在上海开了第一家智能门店。快猫创始人陈海波有两个核心观点—— “基于人的终身ID,未来的支付一定是无媒介支付。最安全、快捷的支付工具就是人本身,不是卡、也不是手机。” “实体零售未来一定存在,只不过以智能零售的形式存在。不是人们所想象的服务机器人,店本身就是‘店型机器人’,有自己的大脑和眼睛。” QuiXmart店型机器人的“大脑”,应用了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会记录每个客户的消费习惯,甚至会在外网抓取用户信息,实现“人店对话”。第一次的沟通是最简单的,“您好,欢迎光临,您正在看的是XX商品。”随着客户消费次数的增加会越来越智能,下一次购物时可能会问“您好,上次购买的商品还喜欢吗?我们推出了新的产品您要看看吗?” 第二部分,是店型机器人的“眼睛”。机器视觉技术+生物识别技术锁定消费者身份,确定“我就是我,而不是我的双胞胎姐妹”。尽管关联的只有一个手机号码,但“眼睛”可以看到用户的性别、年龄,样貌,将信号传输给“大脑”,建立更好的交流。不过陈海波坦言,要实现这一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眼睛”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绑定。通过机器视觉+无线射频技术,40毫秒比对一次,了解消费者拿走或放回的是什么商品。机器视觉可以识别大部分形状标准的商品,但小部分软的、容易变形的商品,需要用射频技术来识别。 第三部分,是“扫手”的动作,基于手掌血管分布结构的算法,演算出一串加密数字,称之为“人的终身ID”。比起指纹,掌纹的数据量更大,也更精准。公司希望,这个终身ID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公司曾在2014年曾推出Facepay脸谱支付系统,之所以选择用“手掌”而不是脸作为进出的识别工具,陈海波表示,需要通过“伸手”的动作,让每个顾客明确地表达进店的意愿。如果用脸部识别,可能只是在外面看看晃晃的人,门也开了。 整个流程大致是这样的:第一次进入商店的用户,需要先注册手机号码,录入手掌血管纹路信息,选择是否同意代扣款协议。完成注册后,将手放在感应设备上,门会自动打开——进入商店后,可自行挑选商品,拿起的商品被默认为感兴趣的商品,驱动快猫“定向声源”推送产品介绍,提问由“全向拾音器”通过语音识别系统转入数据库,实现人店对话——扫手离店后,QuiXmart系统发送被购买的商品信息给支付宝或微信,发起代扣款。也可转为账期结算,支付宝转花呗30天账期,微信转微粒贷30或60天账期。 亿百科技和蚂蚁金服达成战略合作,已接入芝麻信用,支付宝,花呗、借呗等金融工具。签约品牌已有十几家,包括伊利集团、来伊份、中民投等。 陈海波谈到,和Amazon go相比,Amazon go是纵向发展的,而QuiXmart是横向的平台思维。此外,atv直播,“手机”是Amazon go的媒介,使用前需要先下载Amazon App,用手机的位置和商品绑定,出入用手机签入、手机签出。而QuiXmart的媒介是“人”本身 ,无需下载App,扫掌纹进出、将商品和人绑定、实现人店对话。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最好的结算是不用现场结算,未来的支付是无媒介支付。” 快猫QuiXmart智能零售系统既为B端客户提供24小时无人值守智能零售门店的整体输出和维护,也为传统零售店提供商品识别和支付通道改造服务。支付方式上,一种是“先享后付”,离店后再支付;一种是“先付后享”,需在店内结算屏上支付完毕后,门才会解锁。 对于B端商家来说,可以降低房租和人工成本,进入主力客群的住宅、商务楼或通勤线;对于C端消费者来说,可以体验“Take go”,拿了就走,可即时代扣,也可以选择消费贷。QuiXmart有两种盈利方式,一种是售卖小店,为品牌定制小店;另一种是在资本的推动下,收取租金或销售分成,atv,获取长期收益。 快猫团队目前30多人,创始人陈海波为工商硕士、旅澳华侨,拥有25年的中澳金融、科技、连锁经历和创业经验,2005年创立澳大利亚 Austway Group 澳华集团,主要业务包括科技研发、食品(helmsma汉姆司曼)、连锁经营(Good housekeeping好管家厨房用品)。Facepay、手掌识别等技术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和著作权。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