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水质”创始人胡晓力 文| 铅笔道 记者 邵毛毛 ?导语 重庆的8月,流金铄石。 听着手捧笔记本电脑的两位同事在下面不停地喊数据,“智慧水质”的创始人胡晓力一手攀在室外的梯子上,一手够向上方,调试着仪表的数值。 身上的衣服已被汗水沁透,每次抬头,眼睛都会有咸湿汗液流入的刺痛感。 这样的现场调试,胡晓力团队在研发“智慧水质”监测设备期间,进行了上百次。 “智慧水质”是一套饮用水安全物联网解决方案,由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下简称“重科院”)信息与自动化技术研究中心硬件技术部提供。 “智慧水质”旗下产品包含水质浊度传感器、一体化多参数水质监测仪、水质在线监测云平台和水质云App。
注: 胡晓力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2011年年初,“重科院”下属的一家公司找到了胡晓力所在的硬件技术部,希望部门能帮忙设计一套乡镇水质监测方案。 接受委托后,胡晓力和同事们便开始方案设计工作。 胡晓力和同事购买来市面上所有在售的水质传感器,进行比较测试。测试结果让他们感到棘手,“水质分析的核心在浊度,国外的浊度传感器性能好但价格昂贵,国内的浊度传感器价格合适却事故频出”。 胡晓力的部门同委托公司进行了多次交流,希望能尽快设计出符合预期金额又不影响使用体验的方案。 2011年7月,双方又一次相约,商定选用何款水质传感器。委托公司负责人听过胡晓力等人的分析后,提出是否能由硬件技术部设计出一款适合本次监测方案的水质传感器。 出于科研人员的研究本能,胡晓力和同事分析了水质传感器的原理,发现最核心的水质浊度传感器使用了光散射原理。评估部门现有的研发能力后,2011年10月,他们决定自己动手为委托公司研发水质浊度传感器。 “现在回头看当时的决定,想法可能太简单了。以至于后三年我们就一直掉在坑里。” 2011年年底,胡晓力团队使用铜为材料,设计出第1代水质浊度传感器。但经一个月的使用测试后发现,“国内的铜纯度并不够,传感器很容易生锈,污染被测试水源”。 团队决定更换金属材料,atv,选用非金属材料。但之前产品设计中的抗压度、拉伸度等参数需要全部调整。 当时,离预期的交付时间只有不到3个月。团队为争取时间,寻找到两家硬件加工厂商,以双倍价格尽快拿到成品进行测试。赶在2012年5月之前,团队终于制作出第2代版本的水质浊度传感器。 “当时那款产品虽然通过了委托公司验收,但坦诚地说它还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因为做出一款可以使用的传感器并不难,难在保证传感器准确性、稳定性和持久性。” 在经过5次产品的迭代升级后,“智慧水质”的浊度传感器终于在2014年基本成型。
◆ “智慧水质”在线式浊度仪 现在,“智慧水质”的浊度传感器由团队自主研发,如水温、PH等水质传感器则为采购。“智慧水质”浊度传感器可检测小于1NTU(达到饮用水标准)的水质。传感器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核心部分(浊度传感器)可以拆卸。若核心部分损坏,可将其拆卸后邮寄给“智慧水质”进行维修。 研发期间,“智慧水质”的监测仪、监测云平台和水质云App也陆续推出。 水质监测仪可对浊度、余氯、水温、PH等参数进行监测,也可根据用户需要扩展其它检测参数。水质检测仪可将检测数据实时上传监测云平台,云平台对数据进行存储、展示、分析和报表整理。 当水质监测仪出现故障时,检测仪会进行自动诊断,之后,将故障原因和型号上传监测云平台。用户可通过水质云App和微信公众号查看水点设备运行情况和水质参数。
◆ “智慧水质”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 “智慧水质”的监测设备可应用于自来水厂、自来水输管网、二次供水、末梢水等多处场景,监测用水量为每小时6升。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