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绝大多数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尤其是语音交互、语义识别领域都是在走B端路线,因为走C端路线一方面需要直面巨头的竞争,另一方面是技术不成熟以及应用场景和需求尚不明确,这又是一场烧钱的游戏,创业公司想要去玩转,挑战非常大。下面是我们列出的基于语音交互的智能硬件领域的典型玩家和潜在进入者。 最上面是已经进入该领域,并且有比较成熟产品面市的四家典型公司/产品。我们可以看到,后面三家都是巨头推出的产品,只有Rokid是一家创业公司。但是Rokid这家公司也比较特殊,其创始人Misa之前创建过一家公司叫猛犸科技,后被阿里收购,他携团队加入阿里,并成为无线事业部M工作室领头人,负责深度学习、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研发。2014年,Misa从阿里出来进行二次创业,创立了Rokid,该公司在2016年9月完成5000万美金B轮融资,据传最近又引入了阿里巴巴的战略投资,从Misa和阿里巴巴之间的渊源也可以猜测到。在一场世界级的竞争面前,找个“干爹”还是有必要的。 另外,Amazon Echo和Google Home还没有进入国内,一方面由于中文语音/语义识别和文化差异导致,另一方面中国的防火墙将国外厂商给“无情”地挡在了外面。那么,国内市场中目前主要的厂商/产品就是Rokid和叮咚了,开奖,同时也还有不少潜在进入者,例如:小米、华为、百度等也在觊觎这块市场。但是就目前整个市场阶段来看,还处于非常早期的教育用户和培育市场阶段,各厂商当下最重要是要找到中国市场的“引爆点”或者是应用场景,同时去打磨产品,等待这块市场的爆发。所以现在谈竞争还为时尚早。 国外的微软、三星、苹果这三家巨头也一直在盯着这块市场。微软和苹果据传一直在研发类似于Echo和Google Home的产品,但是这两家巨头也可能从其他角度切入市场。例如微软的HoloLens VR头显,目前也支持语音控制VR体验;苹果的无线耳机AirPods,支持通过Siri来控制。在推出的短短一个月内,苹果AirPods就占据了美国无线耳机26%的市场份额。而三星在2016年8月也被曝出正在做类似于Echo的智能音箱,并且其新品Scoop的设计图还在网上被曝光,但直到现在该产品也没有正式面市。同时,三星也在2016年10月收购了AI助手系统Viv公司,而其联合创始人正是“Siri之父”。并且在2017年3月,三星在 Galaxy S8 问世之前,率先公布了内置于手机之中的人工智能助理 Bixby。 可以看到,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巨头们都纷纷在语音交互市场抢夺赛道。尤其是面向C端用户提供以语音为基础的智能硬件市场,巨头林立,创业公司涉足会面临非常大的压力,但是面向C端用户的市场想象空间更大,如果创业公司能够找到具体的落地场景和应用,并且对于团队、资金、技术、资源等各方面都足够自信,或者能够伴上“干爹”,涉足C端市场也是很好的选择。但目前对于国内的大多数创业公司来说,针对B端客户或者是垂直行业输出解决方案是更好的选择。这样可以避开巨头的直面竞争,在技术发展早期段弥补产业的薄弱环节,现金流情况会更好。 另外,语音和视觉目前还被分得比较开,但是长远来看,语音和视觉在AI领域一定会统一,因为这更符合人的自然习惯。这也是为什么VR/AR会火的重要原因,VR/AR最后也会将语音统一进去。 所以,国内厂商也不能照搬Echo的经验,毕竟中国目前的智能家居市场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同时还有用户使用习惯以及文化差异等原因。而且对于下一代产品形态的定义,即使是Echo,目前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虽然Alexa平台上面已经汇集了很多开发者,但是用户常用的Skills还是非常少的,Alexa想成为下一个平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国内厂商而言,还得去找到适合中国市场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同时去钻研技术、打磨产品,等待市场的爆发。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