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前的大麦网处在平面时空之下,其时间秩序是固有时,在嵌入到阿里大文娱板块后,进入到弯曲时空,时间秩序变为坐标时。参照系变了,一切有了不一样的意味。 整合:线上线下的“复眼”视野 大麦网嫁入阿里,更确切地说是要与阿里音乐联姻。阿里这次收购成败关键在这两者如何整合,发挥协同效应。 目前在组织架构上,阿里做出果断安排。据读娱君了解,其实早在3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文化娱乐集团秘书长张宇就已出任大麦网CEO,大麦网创始人曹杰则担任特别顾问,实际上淡出管理。这就从组织上保证了未来整合的顺畅。 阿里方面也特别强调阿里音乐与大麦网的整合。声明指出,阿里音乐与大麦网业务将打通,一个是数据打通,一个是线上线下打通,做音乐营销。 对于整合,不仅阿里方面有此迫切需要,对于大麦网而言整合也是发挥其既有优势的不二之选。对阿里音乐来说,其虽然2015年才成立音乐集团,但董事长、CEO人选一变再变,仅CEO就从宋柯到杨伟东,再到如今的张宇,人事动荡不已,可见整合并不顺畅。从囤积音乐版权,到去年推出阿里星球,后来关闭天天动听,阿里音乐一直在尝试整合的最佳姿势。 据介绍,阿里音乐的目的是做连接内容供应商与场馆、音乐人与消费者的音乐淘宝。其实与虾米对接的淘宝音乐馆一直就奔着这个目的去的,但依靠淘宝的流量、用户等优势仍然进展不大,可见这块市场并不那么容易拓展。而现在有了大麦网这个掌握线下优质资源的伙伴,阿里音乐总算找到了好的线下入口。以后其培养独立音乐人的寻光计划、线下演唱会等资源都会找到整合的机会点。 对大麦网来说,发挥整合效应同样非常关键。因为永乐票务、聚橙网、中演票务通等竞争对手都在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大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以票务这个中介为基础,寻找利润的多重来源,增加抗风险的能力。大麦此前推出大麦演出,协助李健在美国举办演出,涉足音乐内容的上游,还举办线下的回声公园音乐节,算是下游音乐业务的拓展,另外戏剧部分还成立麦戏聚。与阿里音乐协同后,其既有的业务会进一步得到强力支持。 任何大公司的收购整合,无不是希望获得相对论效应:时钟变慢。在相对论看来,时间之所以变慢,是因为光线在经过大质量物体时发生弯曲。阿里大文娱乃至阿里集团吸纳各种公司进来,如果整合成功,会获得充裕的市场空间来进行调整。所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正是因为置身于不同的时空之内,时间变慢,才有如此淡定的指挥。当然,绝非仅仅体量大就能获得这种能力。阿里此前收购优酷后整合不力,就落后于爱奇艺。 升维:破解演出与票务难题 阿里大文娱拼图要做到完美,不但要克服内部整合的难题,还得面对国内票务及演出市场需要“三通一平”的外部拓展难题。 外部拓展主要发力点是票务为纽带的演出市场和场馆资源。目前这个行业的从业主体有点“菜里生,菜里死”的味道,亟需外部新生力量推动其转型升级。 行业痛点之一:场馆运营。一是场馆结构性紧缺。由于大的场馆场租费高昂,中小型演艺场所不足。如在广州,广州大剧院场租费高达20万元,令很多普通的演艺团体望而却步,导致观众流失到珠三角其它城市。二是各地政府打造演艺集聚区的计划进展不大。如北京西城区数年前就提出打造天桥演艺区,直到去年年底才发出演艺区腾退房的招标公告,拆迁工作尚未启动。三是已建成的演艺区运营不善。如上海静安戏剧谷,有业内人士指出其戏剧空间利用率较低,运营方缺乏专业运营能力。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都想模仿纽约百老汇模式,用1美元的投入带来7美元的产出。的确,演艺业如果能选对区位,结合城市综合体或者当地知名商业街区进行演艺集聚区开发,确实能带动购物、餐饮、电影等体验产业的发展。但关键还是得有实力的资本介入,配备有强大运营能力、善于营销的专才才能盘活这些重资产。这些产业痛点也正是大麦网未来可以发力之处。背靠阿里的资本实力,其未来可以进一步通过并购进入场馆运营领域,再整合内容制作、票务。这也正是百老汇的运营模式。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