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tch 的按键按起来依然是任天堂 DS 的那种偏硬的调教风格,左右手较宽的握持距离以及特殊的按键布局会让你刚上手时觉得有些陌生,而这仍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但就我的主观感觉而言,它手感稍微跟 PS4 手柄持平,略逊于 Xbox 360 的手柄。 Switch 的背部还有一个小支架,它不仅是一个支架,也是 TF 卡的盖子。但我入手的这台港版 Switch 上它有一些小瑕疵,就是支架不能完全盖住,合上之后仍有一点松动和缝隙。
略逊于手机屏幕的显示效果,但足以接近 PS4 的画面 在这个智能手机趋向于 2K 分辨率的时代,Switch 这台 2017 年诞生的游戏机居然还使用 720P 分辨率,这确实让很多人费解。 但如果非要说 Switch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我觉得还是这一块 720P 的屏幕。 尽管 6.2 英寸 + 1280 X 720 分辨率这样的组合放到今天可能有些落后,并且还存在一圈大边框,但 Switch 实际体验起来,显示效果比想象中确实好不少。
就我的主观体验而言,这块 720P 的屏幕显示效果,跟我对着 1080P 的 PS4 看差不多,不但没有出现明显的颗粒感,就连那个大黑边,在你玩的时候,也容易忽视它的存在 虽然仔细盯着屏幕看,会发现《塞尔达·荒野之息》里林克身上会有轻微的锯齿,但对于屏幕的显示效果影响不大。反倒是游戏中的光影效果,逼真的物理引擎渲染出来的显示效果真的远比 PSV 好太多。
(PSV、New 3DS LL 、Switch 三台游戏机的显示效果) 但奇怪的是,从 Switch 上系统截下来的图,并不能还原 Switch 实际肉眼看到的显示效果。
此外,这款 6.2 英寸的屏幕还支持多点触控。当你创建名称,输入 Wi-Fi 密码的时候,很方便。而触屏的响应速度也非常快,丝毫不逊于现在的智能手机。但面对过宽的机身,当你以掌机形态握持 Switch 的时候,要想再触控屏幕就比较困难。 功能单一却快的系统,只为了游戏而生 在谈及 Switch 的系统之前,首先得说清楚,这只是一台专业游戏机。任天堂表示: 对不起,Switch 只能玩游戏。 这样的理念一直贯彻到 Switch 的系统里,即便是拥有游戏主机的另一面属性,但是任天堂似乎并不想让 Switch 沦为客厅的一个机顶盒。
在整个 Nintendo OS 中,没有一个浏览器,没有 Netflix, Youtube,没有其他视频播放软件,没有音乐播放器,这也在暗示着你,它只能用来玩游戏。 系统的整套设计风格非常扁平化,简约到极点,没有任何多余的特效。 不过,正是这样一个功能单一的系统。它的响应速度快得惊人,在我的印象里,还没有一款游戏机能做如此之快的响应速度。就拿休眠来说,PS4 从休眠到唤醒至少需要十几二十秒,而 Switch 仅仅 7~8 秒左右。这一切的体验都让我感到了 Switch 就好像手机的解锁和锁屏一样。
除此之外,游戏的载入速度以及游戏卡带的识别也非常快。以半开放世界的《塞尔达·荒野之息》为例,借助卡带介质本身读取速度快的特点,在开始游戏-读档-进入下一个场景等环节中,载入的速度远远比我之前玩的开放世界类的游戏要快不少。
在以往,任天堂的游戏机系统都是分成 J、U、E 等不同的区域,现在 Switch 再也没有了这个划分,统一一套系统并内置多语言。所以不管你买了港版, 还是美版、日版的 Switch,它都可以随意切换系统语音。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