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人杀只是其中的一款游戏,里面还有如“你画我猜”、“谁是卧底”、“你说我猜”、“扫雷大作战”、“只言片语”、“吹牛”、“一起怼法官”等其他同类游戏。 第四类:基于线下狼人杀局的工具产品,比如发牌器 线下一群人聚在一起,不在轰趴馆,突然想玩狼人杀,又没有游戏牌,即可下载这类的工具,App相当于发牌器,一部手机大伙互相窜,看自己的牌。 狼人杀的根基应该是游戏性,可是…… 线上狼人杀的商业想象力来自两方面——游戏与社交。天天狼人杀和社交狼人杀则是这两个想象力的代表。 从游戏性上来看: 线下狼人杀流传久远,几乎是轰趴必选的项目。所以就算转移到了线上,有这么多人玩、这么多人喜欢并不奇怪。 我们总结一下狼人杀这款独特的手机游戏跟我们一般玩的游戏的不同点: ? 狼人杀是款对战游戏,但不是竞技游戏(电竞) ? 狼人杀要求玩家对游戏高度认真,不能错过任何一句话 ? 狼人杀由于是语音游戏,对玩家身处的环境要求高(私人环境) ? 狼人杀作为一款移动端游戏,但是单局游戏时间很长 ? 狼人杀的正反馈激励机制相对于手游/页游/端游,弱很多 目前,线上狼人杀主要的盈利方式是玩家充值换取钻石,钻石可用来兑换发言加时卡、示票卡、美颜卡以及赠送礼物。而玩家的钻石主要消耗在加时卡上,每个加时卡折合人民币大概在3元左右。这样一个商业模型,决定了狼人杀的盈利想象空间比较有限。 因此,狼人杀作为一款手游,竞技性不足、放松度不够、对场景要求高、奖励回馈不足,换句话说,手游所具备的成瘾性优势,狼人杀都不具备。等风停了,真不知道还会剩下多少日活。 狼人杀也想做社交产品,有点扯了吧 目前国内算得上成功的、具有社交属性的产品我只认三种: ? 具有社交属性的IM产品,比如微信 ? 具有社交属性的约炮产品,比如陌陌 ? 具有社交属性的媒体产品,比如微博 在我看来,它们是具有社交属性的三款产品,落脚点都不在社交之上。截至目前,严格意义上的社交产品,只有人人网,因为它是能够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交关系的,而且其核心功能也是建立线上社交关系链。 如果将狼人杀定义为“具有社交属性的游戏产品”,那么狼人杀本质上还是一个线上游戏产品,那么,这个游戏产品会衰退。 我们对比人人网,将线上狼人杀暂且视为一款社交产品来看,会发现,用户们加了好友甚至线下见了面,都不能算是建立了关系链。你想,在陌陌上,有多少人会约炮约成好朋友的? 在狼人杀上匹配所形成的游戏伙伴,以及之后发展成游戏好友,顶多能说是大家玩得来,但是身份背景、成长环境以及工作生活的环境不同,大家的世界观、价值观很难匹配,无法形成日常生活中的相对稳定的社交关系链。 包括一些所谓将兴趣爱好者的集群慢慢发展关系链的概念,在我看来很难真正成立。举个例子,因为王思聪喜欢打篮球,我也喜欢打篮球,那我跟王校长就能去建立个关系链么。 我认为很多人都没理解社交产品到底是什么。我之前看过一个香港的项目,项目叫”come“,表面上是一款大家不需要用输入文字来交流,通过其内置IM的输入法中的图片/emoji进行日常的约饭、约玩、约酒以及其他生活交流场景的社交软件,但实际上产品在做的是打通两位现实好友间的泛熟人关系,即我跟王校长是现实好友,那么通过这个产品,我跟王校长的其他现实好友也会认识,建立起关系链。 所以严格意义上的社交产品,要看其关系链是怎么建立的,目前我认可的关系链是业缘(人人网)、工作关系(脉脉)、朋友的朋友(微信)。然而,虽然他们是真关系链社交,用户量一度做到很大(尤其是人人网),但最后也走向了衰落,至于其中原因网上有很多论述。 线上狼人杀游戏显然不能满足上面的要求。 你如果要问,把狼人杀游戏做成约炮产品,能行么?那我要反问了,这个产品比现在的约炮产品好在哪?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