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视集团在香港布局是2014年开始的。2015年,乐视体育以高达4亿美元的版权用费拿下了香港地区的英超三年版权,这是足足超过上一个版权周期一倍的“天价”,now TV也不得不通过与乐视体育的协商,以授权播放的形式,维持自有平台的英超播放权。据香港媒体报道,为拿下香港地区的版权,乐视体育甚至不惜向股东贾跃亭“借款”。 而一年之后,乐视体育又宣布以超过一亿美金的价格获得NBA在港五年的全媒体版权,包括新媒体、OTT网络电视在内,费用也已经超过了上次版权周期的四倍。 ▼2015年乐视收购香港英超版权后,各大港媒陆续出品文章向球迷解惑
在乐视体育进入香港之前,英超转播一直是由有线电视和与李泽楷旗下的now TV轮流坐庄;而乐视体育获得的NBA新版权,依然是从now TV手中抢来的。 此前香港的NBA官方转播来自于now TV有线电视,每天只能转播一场比赛。但另一方面,翻墙看比赛在香港已成习惯,相当规模的观众通过免费跨境点播收看直播赛事,而NBA官方也会提供League Pass的月票服务,用户可以通过OTT网络电视收看所有NBA赛事,每月收费约合人民币154元。 目前now TV仍然是香港最大的收费电视客商,旗下拥有130万客户。“瘦死的骆驼”香港有线电视以95万客户位居第二,而乐视在收拢英超,NBA等王牌IP后,一度提出要在赛季末将乐视在香港的用户提升至100万。 “保二争一”的目标可见乐视在香港的野心,也源自于当下OTT网络电视对于传统收费电视的冲击大潮。依据著名统计组织尼尔森调查公司的最新报告,有超过69%的香港观众会通过电脑在网上自选节目收看,67%的人会选择用手机端观看。OTT网络电视先天的优势让传统收费电视供应商倍感压力。 面对乐视的咄咄紧逼,now TV缺放弃了与乐视“对炒版权”的做法,选择维持自己一贯保守,稳健的节奏。以NBA为例,在版权争夺的过程中,竞标失败的now TV仍然认为,自己已经递交了具备竞争力的投标价格。 “目前的投标价格已经不合乎经济原则水平。”now TV相关负责人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短短几个月之后,在大陆赛事版权市场一时风头无二的乐视体育,就近乎样板戏一般,重演了有线电视在香港的故事。距离各项王牌赛事的季末尚有数月,乐视体育能否在香港市场撑住门面,实现他们“100万”用户的小目标,还是一个问号。但乐视体育也且不必妄自菲薄,正如当年now TV在失去英超版权后所做的那样,他们如果能将资金改用于推行本身的策略和制度改革上,做好充分准备在多重竞争压力下生存,还是有望稳住自己的市场地位。 三、阳光明媚但看不清的未来 1957年,香港第一间电视台【丽的映声】开播,用户月费25元,本地收费电视历史就此拉开序幕。不过由于反响不佳,【丽的映声】自1973年转为了免费台,直至1993年有线电视正式成立,整整二十年间,香港没有任何收费电视台,电视市场全部由免费电视垄断。市民的选择就被局限于翡翠台TVB和亚洲电视ATV。 尽管八十年代末期,当时的港英政府决定开放电视市场,催生了多家收费电视台,“收费电视战国时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竞争。可时至今日,免费电视与其领导者TVB垄断市场的局面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收费电视的日子甚至还一日不如一日。 随着本地收费电视市场越加成熟,用户人数上升空间收窄,营运商之间互相高价争夺独家版权的恶性竞争,也有了充足的客观背景。在数码化新媒体崛起,与市场纷乱的环境下,特区政府的态度更显得摇摆不定,过往以来的“牌照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不干预」的旁观者姿态又令电视台承受着巨大的经营风险。 大众对于收费电视服务是否“物有所值”的质疑,愈演愈烈。 但与香港地区的不景气相比,全球收费电视的产业却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2012年,中国大陆就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收费电视市场。而据预测,到2018年,整个亚太地区收费电视用户数量将新增4.2亿,将超过现时美国收费电视用户数的三倍,营业收入将增长达120亿美元。有别于免费电视的运营机制,收费电视应把用户效益放在第一位,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以满足用户需求。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