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的找车历程结束,没有出现恶意损坏单车的情况。第二天,找车的地方换到了郊区,单车的命运似乎发生了改变。曾强在朋友圈发了一个小视频,一辆单车仰翻在一片茶林里。他们是通过定位摸到茶园的,曾强想不明白要怎样使用才会让车子以这样的姿态出现在自己眼前。
“今天忙完明天又要重头再来。”如同血液要循环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一样,这些被规整到大动脉的车总是要流向更分支的毛细血管,这是共享单车对于使用者的价值。 而像曾强这样的运营者,每天试图建立的是注定要被打乱的秩序。他们除了需要对抗用户出行时的潮汐效应,面对用户难以掌控的使用习惯外,还在摸索着在原本没有给大量单车预留空间的城市交通生存法则。 就在曾强经常出没的延安路上,一些商业中心门前的广场上开始出现新的标志,白线绘就的单车图案躺在地面。 资本点石成金?大迁徙背后的负面效应 有人将2016年称作共享单车元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涌现的共享单车品牌有近30个品牌,甚至比以往任何一个传统制造行业的品牌增长速度都要快得多。资本蜂拥而至,接连召开融资发布会的共享单车企业似乎都迫不及待地告知外界,这个行业有多么的红火。 据猫耳Tech不完全统计,目前市面上知名的共享单车有小鸣单车、BlueGoGo、优拜单车、智享单车、骑点、奇奇出行、CCbike、7号电单车、黑鸟单车、Hellobike、酷骑单车、一步单车、由你单车、踏踏、Funbike单车、悠悠单车、骑呗、熊猫单车、云单车、电电Go单车、永安行、小鹿单车、小白单车、快兔出行、海淀智享等近30个品牌。
大量的资本涌入,让自行车在城市里突然多得难以被忽视。它的便利程度和好处似乎毋庸置疑。环保、消化制造业产能、更方便的出行体验,大量待修理的车辆增加了修理人员的需求,带动就业。但如同候鸟在迁徙过程中无可避免留下的排泄物,这些每天趁着夜色大批量涌入城市各区域间的共享单车已成为城市交通里难以忽视的存在,除了给用户带来的便利,也在提出新的问题。 对现有规则的冲击是首当其冲需要考虑的问题,停放和行驶的车道都是其中难以被忽视的部分。 据了解,尽管国内部分城市已建立非机动车辆停放点或者拟建计划,但单车数量众多、品牌庞杂,现有的公共停放区域很难满足所有单车的需求,这就导致部分用户。一位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告诉记者,他们选择投放点时,通常选择城市的中心区域,而且是“见缝插针”,不仅要跟别的单车品牌抢地盘,还要和电瓶车争空间。 近日,上海黄浦区车辆停放管理公司制造局路的停车场,“收押”了约4500辆违章停放的共享单车。这些已对市政交通造成困扰的单车还有很多,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市政规划跟不上突然爆发的单车数量。 “我都是骑到哪停到哪,因为没那么多停车点,走来走去的不方便。”一位摩拜单车用户向记者如是说。 曾强对此深有体会,“经常被用户停放在了不该出现的地方”,他手机里还保存了一段视频,有几辆单车被停在了住宅小区,有几辆则停在了证券公司的地下停车场,还有的停在了明令禁止停放单车的西湖景区。 除了对公共交通资源造成困扰外,“白菜价”的共享单车对原先的自行车租赁产生了不小的冲击。一些自带单车出租的景区、农家乐,以及自行车租赁公司,都面临着失去这笔收入。 记者观察:从被“滥捕滥杀”到破坏生态——警惕共享单车的蝗虫效应 现如今走在街头,随处可见骑着各种颜色的单车的市民。此情此景仿佛把人带回了那个仍旧以自行车为主要出行工具的年代。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夜爆红的共享单车。 腾讯科技报道称,2016年以来,涌现的共享单车品牌约有15-20家,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放,总计投放数量超过200万辆。2017年,预计投放总量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或将接近2000万辆。 这个夕阳产业再度复苏,对国家而言,是一笔几乎不需要投资就利于减轻雾霾的良策;对制造企业而言,能带动产业上下游联动,帮公司创收;对于用户而言,低廉的用车成本,还能满足方便的出行体验;对于待业务工人员以及难以及车辆维修师傅而言,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对资本来说,把概念炒火了,标的价格水涨船高了脱手,可以赚的盆满钵满。这样看来,共享单车不火都没有道理。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