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京东集团CEO刘强东时不时会冒出一些引发业界热议的“神言论”,比如在不久前,他就曾点评圆通快递北京某网点停摆事件,炮轰快递行业是“表面虚假繁荣”、“电商十几年高增长隐藏起来的毒瘤”,上述言论不仅引发了争议,还遭遇了国家邮政局长马军胜的批驳。 而在近日的一段采访视频里,东哥又坐不住了,声称京东销售的3C产品价格高于淘宝是因为淘宝商家都通过不开发票避税,那么,京东商品售价更高的原因真的像刘强东说的这么简单吗? 京东模式的根本,将高昂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谈起京东,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京东物流,这的确为京东崛起壮大带来了海量用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同时也带来了高昂的采购成本、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更重要的是,京东所提供的服务与商品实际上难言比其他友商更优异,因此,在产品与服务没什么竞争力的情况下,成本高昂的京东想要存活乃至盈利,只好选择把这些本不应该由消费者承担的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群体。 简单的说,京东自营就像是一个互联网+零售企业,从供应商手里批发商品然后自己销售,赚取商品差价。而消费者在京东自营购物,开奖,从下单到付款到打包发货再到售后,都由京东员工负责,因此京东体量的发展壮大,就意味着旗下的采购团队、销售团队、客服团队和物流团队的日益扩张。一个最直观的例子是,截止到2016年5月,阿里巴巴在全球拥有3.6万名员工,京东的员工约为10万名,而阿里的市值是京东的五倍多。 人力成本之外,京东自营商品还要负担起庞大的仓储和物流成本——同样根据京东财报显示,整个2016财年,京东物流总共配送15.93亿单,履约总成本高达210亿元,而2015财年的这一数据是139.2亿,同比增幅达到了近60%。 不难看出,自负盈亏的京东自营电商,一方面难以简单的通过服务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另一方面还因为自营物流模式负担着高昂的成本,事实上,上述因素正是公认的导致京东成立12年都未能实现盈利的最主要原因。因此,近年来京东一方面多次提高邮费标准,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提高商品价格进行商品溢价,最终把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群体,其目的正是为了扭转成本重压导致的持续亏损局面。 成本转嫁之外,是对第三方商家的压榨 其实,单纯降成本转嫁消费者并不足以完全抵消掉京东重模式的成本压力,京东选择的另一条路则是针对入驻京东的第三方商家进行压榨,这或许也是京东第三方商家也把商品卖的比友商更贵的根本原因。 首先要指出的是,如下三图所示,京东平台对于第三方商家的SOP(卖家在京东销售商品,卖家每日将消费者订单打包并自行或采用京东快递完成购物订单配送)和FBP(卖家在京东销售商品,京东提供仓储来管理所销售商品,京东完成购物订单配送和收款)大部分项目入驻收费都要高于淘宝。 其次,京东高昂的运营成本也难以完全通过提升运费标准和自营商品售价抵消掉,所以有相当一部分转嫁给了入驻京东的第三方商家,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京东做自营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因此京东对第三方商家的欠款也一直在增加,账期也一直在拉长,根据京东财报显示,2010年Q4京东应付账款约为12亿,2016年Q4增到440亿,六年间增长了36倍,与此同时应付账期则从2015年Q1的41.9天拉长到了2016年Q4的52.6天,换来的则是京东的现金流从2015年的17亿元大增到了88亿元,增幅高达了417%,京东对第三方商家的压榨可见一斑。 试想,一家入驻京东的第三方商家如果对京东的应收账款账期是7天,那么资金每年可轻松周转20次,如果要等53天才拿到,那一年周转5次都难,京东固然通过拉长付款账期积累现金流,拓宽了自营业务的护城河,其代价却是第三方商家的资金链愈发紧张脆弱。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