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所有火爆的知识付费产品,其实大多没有走过一段完整的产品周期,一年订阅期的产品,往往极大依赖于初期订阅以及促销日订阅,他并不像快消品一样是一个随用随买的逻辑,创作者似乎在走一条先暴富然后辛苦打工一年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创作者自己的才华也慢慢耗尽,马薇薇的米果会走出不一样的路么? *阅读本文大约需要5分钟,速读仅需 3分钟。 文 | 闫浩 在《奇葩说》出现之前,中国基本上没有几个人是因为搞了几场辩论就自动成为艺人的。 胡渐彪、邱晨、黄执中、周玄毅,以及36氪本次采访的主人公马薇薇,在 2014 年之前都是驰骋辩论界多年但却只能边工作边保持自己的爱好的普通人。 谁也没有想到,这种原本囿于几个圈子内的比赛,在《奇葩说》为之赋予一定的机制创新之后,一炮打响。从第一季的 5000 万冠名投入,到第四季小米 1.8 亿人民币的高价赞助,《奇葩说》在制作人马东的带领下,恰合时宜地站在了内容创业的风口之中。
奇葩说 风口里的这几个人,享受着明星的待遇,微博上有几百万的粉丝、通告满天飞、商业活动时不时会露个脸,俨然成为艺人。 但与别的艺人不同的是,辩论这一项技能点并不像唱歌、跳舞、演戏一样具有持续连接粉丝的能力,走到头来,辩手们还是需要《奇葩说》这种对口综艺的的支持。 如何摆脱这种怪圈? 马薇薇的选择是把“口活”做成一门可以持续变现的生意。 作为负责公司战略的副总,马薇薇和她在《奇葩说》的伙伴们一道,在去年 3 月创立了米未传媒旗下子品牌——米果文化, CEO 是胡渐彪、COO 是邱晨、负责内容的是黄执中和周玄毅,瞄准泛娱乐知识领域研发设计内容产品。 他们没有走广告代言和直接进行电商转化的传统思路,在马薇薇看来,粉丝变现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意味着消耗,一种意味着获得,很显然,广告代言和直接卖衣服卖鞋等都是前者,都在消耗粉丝的耐心。 什么变现方式是后者?如何既能迎合粉丝的期待,又能让他们愉快地掏钱? 对于网红,人们不介意她来卖衣服、卖化妆品,因为这些符合观众对她们的认知;而观众喜欢马薇薇的的理由是她说话犀利又有趣,喜欢《奇葩说》是因为这里面的辩手谈吐不凡、太会说话了,能不能设计一款让观众也能学会这种说话方式的产品呢? 在马薇薇嘴里,这套逻辑体系顺下来叫做产品化自我内核,意即把自己最特质的地方拿出来,产品化而不是商品化,要用户而不是粉丝。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好好说话》的问世,这款系统化地把辩论、演讲、说服、沟通、谈判五个不同层次的语言艺术,浓缩为每天 6 到 8 分钟、为期一年的付费音频节目,一经推出就火爆一时,目前付费订阅用户超过16万、总销售额破3000万,系全网付费音频销售额第一。
而按照马薇薇的估量和咨询公司的推演,购买《好好说话》产品的人群中,纯粹的粉丝大概只占购买用户的 20%,受众被延伸到更广的用户层中。 在此基础上,《好好说话》顺势在今年 1 月推出了自己的书籍版。作为音频节目的系统性提纲,书更契合想要深度学习的用户,据马薇薇透露,《好好说话》图书版上线以来,已经加印 7 次,在京东223“超级单品日”单日销售量突破13000册,直播,创造京东图书单日销售记录。 此时,下一步该怎么做的问题接踵而至。 所有的内容产品都面临一个大问题——如何将其转化成一个标准化生产的生意。papi酱虽火,但罗辑思维还是毅然决然地撤出了自己的投资,咪蒙虽然单篇文章就能接高达数十万元的广告费,但日日更新也未免创意枯竭。 如果说随意卖衣服卖鞋卖化妆品是在消耗粉丝的信任的话,那么相当多依靠内容变现的产品则在消耗创作者自己的才华。 马薇薇自己判断得很清楚,在她看来,纯一个专业的内容分享要不然是越走越深,听众不断流失,要不然越走越浅,使听众趋于乏味,很快会触及用户的天花板。
马薇薇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