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福布斯》网站评论者Scott Mendelson指出,2016年好莱坞大片成绩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糟糕。《X战警》系列衍生作品《死侍》票房达到7.8亿美元,《美国队长3》《蝙蝠侠大战超人》《海底总动员2》《侠盗一号》和《神奇动物在哪里》商业表现也足够强势。 这样的局面下,好莱坞对大制作和打造系列电影的崇拜在未来也不会减退,但主流制片公司也许会因为失败案例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在题材选择方面也会加强斟酌。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大投资和续集电影的成功与否与影片本身的质量挂钩。Paul Dergarabedian表示:“票房出现问题的真正因素可能是品质问题,否则你能说因为一部电影是续集,它就失去了价值和吸引力了吗?”
中小制作依然边缘 好莱坞对大制作电影的迷信之下,中小成本电影在六大电影公司的战略里被挤到边缘位置,而更多以黑马的身份出现。 一般来说,六大电影公司的中小制作电影主要出自旗下的子公司,迪士尼的试金石公司、索尼的银幕珍宝和三星影业、华纳的新线影业、二十世纪福斯的探照灯和福斯2000的作品在制作上都以中小规模为主。此外,好莱坞主流制片厂也会与独立电影厂牌合作,购买中小制作的发行版权,例如环球就参与发行了迈克尔·贝拥有的专攻恐怖电影的白金沙丘公司作品《人类清除计划3》和《死亡占卜2》。 除了票房黑马,中小成本电影还能丰富院线内容的多样性,同时也是每年好莱坞颁奖季的主力。派拉蒙影业虽然去年业绩在好莱坞六大中垫底,但凭借《降临》《藩篱》和《沉默》等影片拿到了2017年奥斯卡奖中的18个提名,位居六大之首,仅次于担任《爱乐之城》发行方的狮门影业。
《死侍》的成功难以复制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有一部中等成本的电影成为颠覆性的存在,那就是二十世纪福斯影业的超级英雄电影《死侍》。影片以5800万美元的成本在全球豪取超过7亿美元的票房,成为福斯在2016年最赚钱的电影。有这块珠玉在前,嗅觉敏锐的各大制片公司也开始跃跃欲试争相相仿。但是电影研究人士蒋勇认为,由于死侍这个角色的特殊性,影片的成功很难复制:“死侍在很大程度上是靠演员推动项目(主演瑞安·雷诺兹身兼制片人筹备开发了11年),另外福斯漫画电影成本就比漫威、DC低,而且单个英雄成本可以更低,再加上《死侍》中还有相当的喜剧元素,所以低成本可以满足拍摄需求。” 《银河护卫队》导演詹姆斯·古恩认为《死侍》的成功不能单靠某一个因素:“制片厂不会认为这部影片很优秀很新颖,只会看到它是一部下流的超级英雄电影,或者它打破了第四面墙。”将一部电影的成功因素模式化并套用在其他电影上,并不意味着后来者也会取得相似的成绩。按照古恩的意思,无论是中小制作还是大制作,品质与创新始终是一部成功电影的最基本要素。 新技术怎样改变好莱坞?
流媒体挑战大片厂,颠覆制作发行模式 ,"捡漏"造佳作 流媒体等网络付费平台走红之后,不仅电影院和有线电视经历了惨痛的用户流失,各大电影公司的家庭娱乐业务也受到了冲击。面对急迫的形式,好莱坞除派拉蒙以外的五大公司从2014年也陆续推出流媒体服务。可就在电影公司纷纷应对之际,流媒体已经不再满足于仅仅制作电视剧集原创内容,还要进军更为传统的电影行业。Netflix上个月底以1.05亿美元的巨款获得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爱尔兰人》的全球发行权和流媒体播放版权。 2015年,Netflix以《无境之兽》小试牛刀,影片只在美国31家影院进行小范围上映,票房虽然不高却得到了影评人和颁奖季的认可。2016年,Netflix以9000万美元买下威尔·史密斯动作新片《明亮》,还投拍了邓肯·琼斯科幻新作《静音》和布拉德·皮特的战争喜剧《战争机器》。Amazon也在2015年初宣布将制作12部原创电影,今年又参与奥斯卡大热门《海边的曼彻斯特》的发行。
《无境之兽》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