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变革之快令人错愕。 二月的最后几日,从旧时代走过的电视人,一定会敏感于“7000名劳务派遣型员工终于将转为台聘”的传闻,只有他们才知晓在过去这种身份切换意味着什么,但夹杂在繁芜的媒体资讯中,当即便昔日镀金的“体制”以此方式留住人才,这条新闻在媒体圈也谈不上多么惹眼。 在许多人眼中,人才的出逃及稀缺与传统电视广告日渐式微息息相关。2015年中国电视广告收入总额为1146亿元,跌幅10.31%;2016年这一数字依旧并不明朗;而2017年各大频道招商遇冷(媒体报道,早前湖南卫视广告招标会上,个别节目出现了流标现象),加之广电总局政策高压,广告时间缩短,有业内人士预测,有很大概率中国电视广告市场2017年收入总额跌将破千亿。 创收压力之下,不少传统广电人选择了顺势而为。毕竟,互联网视频平台的方兴未艾给了他们迁徙路径。现在看来,这一轮电视媒体人离职浪潮有三个最主要流向:网综,网络大电影以及短视频内容创业。而可以预见,就像上一波传统纸质媒体选择了以图文为载体的内容创业,商业模式更熟悉、更可控的短视频或许会被广电人当作转型首选。 对趋势的把握也就尤为重要,先行者的指路意义不言自明。自去年6月,秒拍每月其实都会发布原创短视频PGC榜单(9月起增加垂直榜单、风云榜单和影响力榜单),今年2月又新增MCN机构榜。考虑到榜单合作方“新榜”的背书,以及将流量视作唯一指标,秒拍榜单们对这一领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而言有着很强的参考价值。 就在“央视7000员工转为台聘”不久之后,最新一份榜单出炉,那些试图“活在趋势里”的传统电视人大可通过与往期数据的对比窥见某种利好判断:譬如,短视频头部阵营还谈不上收割完成,尤其垂直领域,尚是个相对动荡的市场。 这意味着,你们还没有迟到。 不过,相比对于媒体人的慰藉,站在整个行业视角,秒拍本月发布的短视频业内第一份MCN(Multi-Channel Network)榜单也许更具启示。作为帮助内容创作者提供商业化服务的机构,MCN已不是陌生概念,但当这些机构首次按流量排名依次罗列,你会突然意识到:与微博和微信等媒介平台从分散向聚合的路径相似,短视频行业混乱的草莽阶段就要过去,精细化和生态化深耕将成主流。 所有玩家都该知道,2017年,短视频行业将变得更有秩序。 短视频创业者还没有迟到 作为参考,先来浏览下这份榜单。 在原创榜方面,“二更视频”以月播放3.5亿位列第一名,“关爱八卦成长协会”以月播放3.3亿位居第二,新秀“理娱打挺疼”冲进前三。在风云榜(非原创)方面,“央视新闻”以17.5亿次播放量夺冠,“韩国me2day”和“冷笑话精选”分列二三。 纵览全部榜单,细心者不容忽视的是,新上榜用户仍然将近一半,背后无疑是头部梯队的震荡效应——也许是审美疲劳所致,甚至连“一姐”Papi酱在原创榜中也下滑到了第18名。这意味着,在短视频领域,对创作者,头部壁垒并非如微信公号那般固化;对投资者,有着很大的投资空间。 这种投资机会更多散落在垂直领域。我们看到,在秒拍发布的二月美食榜单中,“魔力美食”凭借15812.6万的热度位居第一,在时尚榜单中“俊平大魔王”以10685.6万热度夺得冠军,而“Alinda艾琳达”还凭借相对小众的芳疗知识首次进榜——不难发现,无论总榜还是垂直榜单,多元化趋势都非常明显,美食,时尚,生活方式类内容颇受欢迎,而同样值得期许的体育,运动,旅游等诸多领域也暂时没有形成稳定的领跑者。 这背后无疑是机遇所在。要知道,垂直类内容在2016年增速迅猛,据一下科技高级副总裁刘新征透露:之前非娱乐明星,非新闻现场,非纯搞笑内容获得流量比例不足20%,但在2016年,各垂直类内容的流量占比累计已超过60%。 在我看来,由于更易产生专业化内容,从而迎合精准用户,垂直内容具有更强的议价和变现能力。专注于健康,财经,母婴,两性,衣食住行等知识类垂直内容更易获得资本——以及广告主的青睐。 毕竟,一条千古不破的铁律是,“注意力在哪里,atv,金钱就流向哪里”。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