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和网络的大面积铺开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户开始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2013年互联网红利彻底消失的时候,腾讯财报中开始出现移动端的数字:“于二零一三年底,QQ的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同比增长74%至4.26亿。” 亮眼的74%足够让投资人开心、竞争对手咋舌。但移动互联网的“割据”绝不是简单地照搬互联网时代的成功模式,使用场景的变化会让用户产生不同的需求,基于不同需求逻辑开发出的产品和简单的“移动化”有着天壤之别。但坐拥8亿用户和极高移动端增长率的QQ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它转型的代价太大了,前进的方向需要被审慎选择。同时,腾讯内部结构的约束让创新举步维艰,直到改组事业群之后,制度内部的活力才被充分激发。 那时候,各类移动通讯社交软件已经开始了群雄混战,微信、飞信、米聊、陌陌、来往,甚至国外社交通讯软件的中文版,如连我(Line的中文版)等迅速抢夺着用户,同时,飞快成长的千禧一代蓦然回首,发现陪伴自己的QQ却再没跟上脚步,他们把老朋友和旧关系留在QQ,离开了。 2014年,腾讯财报中的QQ月活跃账户数统计已经彻底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全部是QQ移动端的数据,下跌迅猛:
图片数据来源于腾讯在港交所平台披露易上公布的财报(制图:刘晨阳) 2012年9月升任腾讯高级副总裁的张小龙带着微信和Wechat则一路走高,从2014年开始(数据截至2016年中期财报)微信和Wechat持续保持着30%以上的同比增长率,凭借游戏中心、公众号和微信支付等,微信从纯通讯服务软件迅速成长为改变人们生活的多功能平台。
图片数据来源于腾讯在港交所平台披露易上公布的年报(制图:刘晨阳) QQ死了吗?没有。“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遑论8亿用户的超级App呢?可令人唏嘘的是,时代在前进,QQ却停下脚步不走了,它不酷了。 2013年底,马化腾在一次论坛上公开发表了这样的言论:“我们发现自己有时候在这个行业,不知道年轻人喜欢什么,我觉得这是最可怕的。有人跟我说,你每天早上醒来,或者你未来最担心什么?我说我最担心不理解以后互联网的主流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什么,包括QQ也好,微信也好,没有人保证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因为人性就是要更新”。 TIM或许更是抓住年轻人的办法 在成立SNG事业群后,QQ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他们让QQ越来越年轻,越来越“00后”。QQ群里可以匿名聊天,触发各种口令,发送自制的几乎不会重复的表情包;Qzone里充斥着各类娱乐信息、挂件、头像、气泡、皮肤等让人眼花缭乱;更有游戏的强势助攻……事实证明他们的策略是正确的,在庞大的基数和触手可及的增长天花板下,2016年QQ的最高月活一度达到8.43亿。 QQ手机版的活跃度受益于如短视频特效挂件等功能的丰富,及如向在家校群中的用户提供第三方在线教学内容等QQ群组功能的增强。 受益于直播等新功能,用户活跃度得以提升,在直播的新功能下,用户可在其社交网络中分享直播视频。 腾讯在公布于港交所的2016年中期财报里将2016年以来QQ移动版的再度活跃归功于上述两个原因。和微信简约风不同,QQ希望把个性化做到极致。所有的挂件、皮肤、甚至“短视频特效挂件”“家校群”“直播”等,都是为了丰富内容,让用户展现与众不同的自己。Qzone则是SNS社区,QQ希望通过开放平台上合作伙伴生产的海量内容,和兴趣部落、群组、游戏、QQ音乐、阅读等功能,尽可能地满足年轻人的所有需求。 但因为QQ强大便捷的文件传输、群组管理等功能而仍在使用QQ的70、80后用户依旧不在少数。 究竟选择他们还是选择年轻人?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