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能力欠缺的媒体人,这是最坏的时代,而对于专业的媒体人,这是最好的时代。 By 郭全中 2017年春节刚过,我发现忙着跳槽或转型创业的媒体朋友比往年多了不少。近期关注到南友圈·自媒社发起了中国首个“媒体人招聘季”,应该说击中了不少企业和媒体人的痛点,听说参与报名的媒体人和招聘单位均达近万人,还有30多家招聘网站、媒体人社群、创投机构和企业级服务平台也加盟其中。 当下,传统媒体的效益大幅度下滑,对从业人员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有人主动离职寻找新的事业平台,也有人被动离职而不得不寻求转型。无论主动离职者还是被动离职者,心里对未来都有着这样和那样的疑问,媒体人能够成功转型吗?媒体人转型的优势是什么?又需要避免哪些问题? 传媒人转型是大势所趋 首先,传统媒体已经没有能力养活庞大的从业人员。在互联网媒体的猛烈冲击下,传统媒体“二次销售”的商业模式正在坍塌,传统媒体尤其是市场化媒体的广告收入仍在经历“断崖式下滑”,不少传统媒体已经陷入巨大亏损的泥沼而不能自拔,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只能选择裁员或者降薪的方式来应对,这必然导致传统媒体的吸引力大幅度下降,有转型能力的媒体人纷纷“用脚投票”选择主动离开,而没有能力的媒体人可能会被“扫地出门”。 其次,传统媒体转型也需要媒体人具备新能力。毫无疑问,随着互联网生态模式的快速形成,单纯的媒体业务已经难以养活自身,也就是说,单纯的“传媒业”已经难以成为产业。传统媒体纷纷选择进入互联网产业或者跨界多元化业务的方式来进行转型,如浙报传媒进军网络游戏和大数据产业业务,华媒控股进军职业教育等多元化产业,媒体人旧有的能力已经难以满足新业务的要求,必须更新自身的能力。 成功转型的案例比比皆是 绝大多数媒体人在转型时,心里都在忐忑不安,自己转型是否能够成功呢?还是让我们用媒体人的转型实践来作答吧。实践证明,各行各业都遍布着成功转型的专业媒体人。 曾在《浙江日报》《国际商报》工作过的金建杭,曾在《齐鲁晚报》《济南时报》工作过的王帅,不仅成功转型为阿里巴巴的合伙人,而且也在阿里巴巴上市时实现了财务自由。 曾在南方报业工作过的陈菊红、李甬、赵莹、陈峰、陈朝华等,原凤凰卫视的刘春,原j2开奖直播的王永治,原中国青年报社的李方,都成长为腾讯、网易、搜狐等互联网企业的总编辑。原京华时报的张利东更是作为今日头条的合伙人,帮助仅仅创业4年多的今日头条实现估值过百亿美金。 在创业领域,媒体人的表现也有不俗表现:原央视对话栏目的罗振宇做的罗辑思维、原青年时报社的丁丰打造的二更、原外滩画报社的徐沪生创业的一条,估值都已经超过十亿元,在短视频领域风生水起;原南方都市报的方三文倾力打造的雪球财经在2014年就已经完成C轮4000万美元的融资,原南方都市报的喻华峰的本来生活网2016年获得了1.17亿美元的融资,原新京报的罗旭创业的纷享科技也于2015年获得1亿美元的D轮融资。 自然更不用说,湖南广电的刘昼创立的达晨创投已经成为我国基金业的重量级机构,原SMG的“黎叔”黎瑞刚更是在各个领域全面开花,名满江湖! 专业媒体人具有显著的优势 认真研究媒体人成功转型的案例,专业媒体人绝不必妄自菲薄,其转型至少有三大优势。 首先,对新趋势有敏锐的洞察力。媒体的本质是记录世界,这就需要媒体人时刻把握最新发生的信息,而专业媒体人不仅仅去记录信息,更是去寻找信息背后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洞察新的趋势和机会,及时把新机会转化为自己的创业行动。 其次,具有深厚的人脉资源。媒体人需要了解方方面面的信息,这就要求和包括政界名流、著名企业家在内的各行各业人士打交道,j2直播,作为有心之人的专业媒体人就会积累下丰富的人脉资源,在关键的时候能够助自己一臂之力。 (责任编辑:本港台直播) |